針對公交地鐵調價,北京市發改委9月23表示,在票價方案的制定中將改變單一票制,全面實行計程票制,多乘坐多付費,使票制更公平、更合理。考慮到按里程計價后,對中長距離出行的地鐵通勤人員影響加大,將增加地鐵通勤票價優惠政策,降低通勤人員負擔水平。在票價水平的安排上,地鐵平均每人每公里價格不高于國內同類城市水平。(9月23日《新京報》)
作為中國地鐵和公交票價最為低廉的大城市,如果財政不再愿意高補貼,或者實在是不堪重負,那么漲價是板上釘釘的事。近年來,北京地鐵網絡越來越龐大,無論是運力還是客流都大幅上升。但票價依舊是低廉固額,這必然給運營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特別是地鐵,因為2元的固定票價,導致大量的市民都涌向便捷、干凈的地鐵,甚至在高峰期接近安全冗余。
財政不堪重負、安全問題必須考慮,從經濟學上說,解決這兩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價格調節。這是一些學者和北京相關部門的共識。但是,因為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北京工作生活的人口確實太多,公共交通體系壓力很大是必然。換句話說,每天需要通勤的人數擺在那里,價格再怎么調節,作用也有限。最多是普通市民較近距離的出行,不再非選擇地鐵,一定程度上給地鐵減壓。
即便如此,對于北京公交、地鐵調價,我個人還是持贊成態度。但公交優先的大方向不該動搖,即便是漲價,也不能太貴。必須得說,客流量基數太大的問題,不是地鐵或者公交企業有辦法去減少的,這和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經濟政治布局密不可分。但是通過公交、地鐵調價,確確實實可以緩解公共交通體系的壓力,特別是降低地鐵安全事故。另外,通過票價調節,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公平問題。
不過漲價、減輕地鐵壓力、減少補貼不是唯一目的。最重要的是,應以價格調整為契機,推進公共交通運營體制的改革深化。譬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北京地鐵有兩大運營者: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采用了不同的補貼方式和標準,北京相關部門對有社會資本參與的京港公司更為嚴格。可即便如此,而前者常年虧損,而后者居然可以盈利。
不得不說,國有的公共交通運營企業,習慣了接受補貼,財務和內部管理又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運營的效率相對低下。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北京存在,中國很多城市都一樣。只是北京因為城市體量大,又是首都,公交、地鐵實行單一低廉價格,因此備受關注。也源于此,北京的公交、地鐵價格調整,特別是公共交通運營體制的探索,意義其實很大。
從國外的公共交通運營的經驗看,公交系統運營應該鼓勵多元化,有競爭才會有效率。包括上海、重慶等城市的公交運營企業,也都是分片區的,這些經驗值得北京借鑒。通過多元化競爭,相關部門也就可以對成本進行約束,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予適當的補貼,不再是由公共交通運營企業自己做賬要錢。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建議,還應引入第三方獨立監督機制,對公共交通運營的成本等情況進行考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