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不清楚”……明明撥打的是政府部門的便民電話,有時候得到的答復卻是“不便”。9月22日,中國市場學會服務質量專業委員會(簡稱服務委)透露,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80多個市、區、縣,共2700多個政府部門的便民電話進行的明察暗訪結果顯示,服務質量合格率僅為48.9%。(9月23日《京華時報》)
服務委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80多個市、區、縣,共2700多個政府部門的便民電話進行明察暗訪。應該說,調查結果是具有一定說服力的。但是,“服務委”的調查結果顯然不能讓人滿意。值得追問的是,民眾滿懷希望撥打政府部門公布的便民電話,聽到的卻是“不知道”、“不清楚”這樣的不便民回答,有的公共服務電話無人接聽,甚至是空號,撥打便民電話尋求便民服務的人該作何感想?這不是逼人知難而退嗎?政府便民電話不便民,既傷害民眾感情,也傷害政府形象。
半數以上的政府便民電話為何不便民?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由于相關部門對便民電話的辦事效率缺乏監管問責機制,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或者說把便民電話當做一個裝點門面的工具,并沒打算認真經營,也沒安排多少人接聽電話,接聽電話的人素質本身也差強人意,導致便民電話成了忽悠民意的道具。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不便民電話偏偏碰到了正在明察暗訪的服務委,才露出了馬腳。
向政府便民電話尋求便民服務的人肯定不少。在服務委明察暗訪之前,普通民眾肯定撥打過。不過沒有像服務委這樣明察暗訪、集中曝光而已。面對不便民電話,普通民眾即使心中有一百個不滿意,也只能一次次搖頭嘆息。如果不是服務委出面,“裝聾作啞”的便民電話還要忽悠多少善良的人們?
既然便民電話代表的是政府部門的形象,就應該提高接通效率,給民眾咨詢、投訴行個方便。便民電話雖然只是政府工作的一個環節,但便民電話不便民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出善惡美丑,照出政府的工作效率與公信形象。
服務委曝光此事以后,一段時間內政府便民電話服務或許會有所改善。但是要樹立政府公信形象,恐怕不是頭痛醫頭式整改這么簡單。政府公布幾部便民電話號碼不難,難的是如何提供良好的便民電話服務,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國慶長假即將來臨,自是民眾咨詢投訴的高峰時間。懾于輿論的壓力,在這段時間,有關方面或許會增加便民電話數量,多安排幾名工作人員值班,政府便民電話接聽者說“不知道”、“不清楚”的情況或許會有所減少。但是靠媒體曝光倒逼出來的便民電話又有多長的保質期呢?老實說,筆者對此并不敢抱以過高的期望。因為“媒體曝光,情況改變,事后反彈”的例子太多了。
因此,對便民電話不便民的怪現象,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媒體曝光、輿論批評、應景整改。政府如果真想轉變工作作風、改變公眾印象的話,就應該拿出誠意為民眾服務。而提高便民電話接通率,方便民眾咨詢、投訴,只是政府的服務底線。進一步說,政府便民不僅要方便民眾打通,給民眾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而且要切實幫助民眾解決問題。因此,建立長效機制,給有關部門與責任人套上制度緊箍咒,對怠慢工作、冷落民眾者嚴格問責,讓他們承擔便民電話不便民的成本與責任,十分重要。
不僅是政府便民電話要提供好便民服務,各級政府部門都應明確劃分工作責任,提高工作效率,認真服務民眾。如果政府部門怠慢民眾,忽悠民眾就應該有人為此承擔責任。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公仆們的服務意識與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