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界”和“城管界”互換角色, 更像是馮小剛電影的翻版重演,然而,之于兩個群體尤其是世界上最難整合的兩個群體——中國城管與中國商販之間完全達成諒解,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作者:王傳濤
6月8日,洛陽市西工區城建監察綜合執法大隊聯合澗西區城管局開展“小販與城管換角色”活動,兩名體驗者分別是“小販界”和“城管界”的“佼佼者”:小販是從業十幾年、躲城管非常有經驗的西工區永紅巷“資深”水果商販馬永會,城管是澗西區城管局與小販打了三年交道的退伍軍人李高攀。角色互換后,雙方都體驗到了對方的處境與尷尬。(6月10日《大河報》)
“猴子,你咋成城管了”、“從哪弄來這么一身衣服”、“你坐人家城管車上干啥”……當小販穿上城管的服裝、坐上城管的車輛,這位外號為“猴子”的資深水果小販,在眾多小伙伴異樣的眼光之下,開始了自己糾結、尷尬而又束手束腳的“城管一日游”。同樣,一位資深的城管也擺起了小攤,而當他面對曾經同事的執法,也顯得頗為尷尬。
理解的基礎,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因此,我特別能夠理解洛陽該城管大隊搞這一活動的初衷——通過互相體驗對方生活的方式,拉近群體間的距離,并在此基礎上感受到對方的“不容易”,繼而達成相互的諒解和支持。應該說,這個初衷是善意的。
不過,我看了網上所有的活動照片后發現,無論是這位“臨時城管”,還是“臨時小販”,都有一個共同的表情和動作——手放在頭上撓癢癢,表情糾結,眉頭緊縮。而這個表情和動作,一個是來自于向曾經的同胞進行執法時,一個是來自于曾經的同胞對自己執法時。筆者認為,這個統一的表情和動作能夠說明,他們既沒有新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經驗,也沒有自己在老本行崗位上的那份自如。至于達成理解和共識,恐怕也只是奢望。
在這樣的類似于“私人定制”的活動中,即便是新城管能夠認真執法了、新攤販能夠認真賣水果了,其中的和諧場面也多半是“表演出來的”。這不僅僅是“鏡頭”所逼,也是這場臨時性的官方活動所逼——誰不想在這樣一場短暫的活動中表現出“高大上”的一面呢?
現實卻是,社會中的每一個職業,每一個崗位,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更需要擺正心態,都需要為生計忙碌,顯然,臨時性的角色互換,并不足以讓兩個群體達成完全意義的諒解。而且,“倉廩實”和“知榮辱”的問題不能混淆,小販賣水果、城管執法,都關乎吃飯問題,一時的“私人定制”不過是讓他們超脫于吃飯問題而空談心性與道義。角色換回之后,城管仍然是城管,仍然要為城市創衛、領導的指示嚴格執行任務;而小販仍然是小販,僅可能會為了能夠多賣幾斤水果而選擇鋌而走險進入城市的禁區。
屁股決定腦袋,收入的來源決定說話辦事的立場。一時的角色互換,更像是馮小剛電影的翻版重演,博人眼球效果定然不錯,然而,之于兩個群體尤其是世界上最難整合的兩個群體——中國城管與中國商販之間完全達成諒解,恐怕只是“杯水車薪”。而城市管理的問題似乎仍然無解:城市的面子與民生的里子究竟哪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城管和小販那里仍然會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要問:搞這樣的“私人定制”,相關部門跟王朔和馮小剛買版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