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長,昆山錦溪鎮萬畝生態良田的小麥在春雨滋潤下青翠欲滴、長勢喜人,與正在吐露金黃的大片油菜花相映成趣,宛若一幅色彩明艷的水墨畫。這樣的如畫美景,
在寸土寸金的江南將來有望得以永續——鑒于蘇南地區目標開發強度過大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江蘇省將劃定蘇南永久性農業及生態區域。
“只有劃定永久性農業及生態區域并嚴格保護,才能保住農業賴以發展的‘家底’,地產農產品才能保持在合理水平,農業現代化才有可能實現。”19日下午,省政府在蘇州召開蘇南地區優化土地利用規劃、劃定永久性農業及生態區域座談會,副省長徐鳴表示,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要堅持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四化同步”原則,加快推進永久性農業及生態區域劃定工作,嚴格保護農業發展資源,穩定發展農業和糧食生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強化農業生態功能,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要將生態紅線落實在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建設規劃之中,明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對一般性開發用地,堅決不得占用,確保基本農田用途不改變、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蘇南是我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人地矛盾最突出、環境容量最小、農產品自給率最低的地區。五市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1.6%,糧食產量僅占全省的14.2%,糧食自給率為35%,蔬菜自給率不到40%。如果沒有“魚米之鄉”,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江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祖耀升介紹,蘇南地區2013年的土地開發強度已經達到了28.18%,如果剔除水域計算則高達34.20%,對蘇南地區生態保護構成很大的壓力。
省農委副主任張堅勇認為,蘇南作為口糧的602萬畝水稻,是最大的人工濕地,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他建議,蘇南地區在有限的土地上要保持農業發展,必須加快推進規模經營,拓展農業生態功能,把穩定水稻生產、城郊菜地建設作為重點,“在發展精品農業上增強競爭,高效利用土地,發展精品農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省正在研究制定蘇南地區永久基本農田、城鎮發展邊界和生態紅線劃定辦法。蘇南五市也在抓緊確定本地區永久性農業及生態區域范圍,明確農業發展特別是重要農產品生產以及生態用地面積,確保劃定區域面積不打折扣,又為發展留出適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