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電 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不久,中央決定對全國縣黨委書記進行一次輪訓;今年2月19日,中央黨校舉行社會管理專題研討班開班式,培訓對象是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中組部決定,從今年5月起,用一年時間,在全國開展全國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社會管理集中輪訓。據了解,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只能派4名代表參加,其中兩名鄉鎮黨委書記、兩名村黨支部書記。
65歲維族村官
送帽子給李源潮
65歲的吐爾遜·艾則孜太激動了。當了30多年黨的基層干部,他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親眼見到中組部的大官。為了這次見面,他頗費了一些心思。
5月18日上午9點,全國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社會管理集中輪訓示范班集體合影。合影一結束,站在隊列最左側的吐爾遜·艾則孜快步跑到場地中央,喊了聲:“請大家先別動,我想說幾句話。”他用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向中組部致謝,然后拿出一頂藍底帶花紋的維族特色帽子,送給坐在前排最中間的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李源潮戴上帽子,頓時引來全場掌聲,這個小插曲讓現場氛圍輕松不少。
吐爾遜·艾則孜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小營盤鎮烏圖布拉格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他平時工作在田間地頭,可稱得上是“泥腿子書記”。帽子是他老伴親手縫制的,來到北京后,他有點拿不準用這種方式給領導送禮物是否合適,還專門向帶隊的官員請示,最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中組部決定,從今年5月起,用一年時間,在全國開展全國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社會管理集中輪訓。吐爾遜·艾則孜參加的“示范班”是輪訓的“模版”,其教學內容、方式以及風格供全國各省復制和參考。
百名黨組織書記
萬壽莊培訓六天
5月1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鄉鎮和村黨組織書記來到北京萬壽莊賓館,開始接受為期六天的社會管理培訓。除此之外,中組部另開辦了針對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社會管理培訓示范班,內容與鄉鎮干部培訓班有所不同。
在學員們看來,吐爾遜·艾則孜的激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是中國的權力體系中級別較低的官員,此前鮮有機會接受中組部的直接培訓。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黨委書記張曉冬告訴記者:“我們省委黨校搞培訓,一個縣每年只能派一名鎮長參加,如果能輪上,那就已經很激動了。參加中組部的培訓,以前不敢想……”
吐爾遜·艾則孜從沒參加過社會管理方面的培訓,對這方面的知識所知甚少,但卻時常要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后,這位60多歲的老人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敲門,告訴村民不要信謠傳謠。
每個省區選派
4名代表培訓
目前,我國有4萬個鄉鎮、街道黨組織,68萬個村、社區黨組織。哪些幸運兒有機會接受中組部的直接培訓?據記者了解,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只能派4名代表參加,其中兩名鄉鎮黨委書記、兩名村黨支部書記。
盡管沒有硬性選拔的標準,但這些學員都是當地黨建工作的典型。北京有4名基層干部參加培訓,通州潞城鎮黨委書記王晨、順義北小營鎮黨委書記王澤、懷柔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全和大興區榆垡鎮求賢村黨支部書記何宗福。
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央高層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2月19日,中央黨校舉行社會管理專題研討班開班式,培訓的對象是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
這次,培訓范圍擴大到最基層的黨組織。新華社一篇關于“示范班開班式”的通稿中稱,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好不好,社會是否和諧穩定,老百姓對黨和政府是否信任,關鍵看黨組織強不強,黨組織書記怎么樣。
多位參加培訓的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回憶,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開班式上說的一句話形象且生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課堂實錄
中央政法委高官談“上訪”、“拆遷”
拆遷引發上訪和群體事件占1/5 告誡基層干部“不要等鬧大了再被動應對”
令這些基層學員們興奮的是,授課的都是“國字頭”的專家: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王其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人民日報副總編馬利……
“中央的專家就是有水平,特別敢講,一套一套的……”一位來自欠發達地區的村黨支部書記如此評價授課風格。北京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全告訴記者,“這個課很解渴,聽了不想走。”
第一天培訓的下午,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王其江做“當前基層社會管理的形式和任務”的報告。談到“群眾上訪”問題,他直言不諱地勸誡臺下的基層干部:不要等到了省市甚至北京再花更大力氣解決;對于傷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及時糾錯補償,不要等鬧大了再被動應對。
閃淳昌在主講“基層常見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處置”時,多次提到一把手要親自坐鎮化解矛盾。他的觀點被學員們抽象成了“殺雞也要用牛刀”、“老大出馬就不難”等通俗說法。
不過,專家們的觀點也不一定完全被接受。有一位專家提出了“只有刁官,沒有刁民”,北京通州區潞城鎮黨委書記王晨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但還是記下這句話,準備回去細細琢磨。
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土地以及與之相伴的拆遷問題一直被認為是矛盾的導火索。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王其江用極其口語的方式對學員們說:“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經說過,解決好中國土地問題,也就解決好了中國的農民問題。我想,這句話到今天仍然適用。”他舉例說,目前因征地拆遷引發的信訪和群體性事件占1/5,這方面的利益協調好了,1/5的信訪和群體性事件就可以避免。
最后,王其江還為學員們舉了一個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征地拆遷一片、富裕和諧一片”的例子。
“錢云會”、“藥家鑫”成案例
專門花半天時間討論“孟連事件”
“微博女王姚晨的粉絲已經超過800萬,最新一篇微博被轉發5600多次,評論3000多條……當年寫小說《三重門》的小孩兒韓寒,現在已經成為意見領袖……”在“媒體網絡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應用”課上,人民日報副總編馬利和這群基層干部聊起了微博的作用。
馬利用一組數字向參訓學員說明網絡的力量:一般突發事件發生后,2小時內出現在網絡上,6小時被多家網站轉載,24小時達到高潮,形成熱點,例如錢云會事件、藥家鑫事件。此外,黑磚窯事件、華南虎事件亦被提及。
學員們介紹,6天的培訓中,專門花半天時間集中討論和學習一個群體性事件案例云南孟連事件。
這節課先播放了一段由中央政法委制作的“孟連事件”視頻短片,長約一小時,播放前提示不許拍照和錄像。
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連縣發生一起群體性突發事件,執行任務的民警被500多名群眾圍攻、毆打。云南省委常委會認為孟連事件表面上是警民沖突,而實質是膠農與企業的經濟利益長期糾紛所引發的一起較為嚴重的群體性突發事件。短片末尾,身穿囚服的原孟連縣委書記在鐵窗里講述如何收受相關企業的賄賂,從而損害到對外膠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