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俯下身段,將從事特殊艱苦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納入入戶視野,以城市需求作為入戶導向,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廣州市日前公布入戶新政策,即人口調控和入戶政策“1+3”文件。圍繞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入戶新規不僅放寬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的年齡門檻,也為環衛工、公交司機、醫療人員等一線人員開辟入戶新通道。
“1+3”文件兼顧兩頭——高端和低端,取消諸如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國家“特支計劃”專家的年齡限制,又給環衛工人、公交司機、醫療人員等一線人員開了一條特別通道,較之以前眼睛只往上盯,堪稱非常“接地氣”,體現了我市戶籍政策新的價值取向,開始考慮城市需求。
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不可能只需要“高精尖”人才,放眼望去全是學者、教授、董事長、金領等等,還需要大量一線工人,需要環衛保潔等,從事艱苦、特殊的工作。他們不可或缺,只要一天不上班,城市就能感覺到他們的重要性。然而,他們就像候鳥,城市永遠是他們的人生驛站,他們很難真正融進來,成為城市的一員,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入戶條件就是一道高不可攀的壁壘。
首先,這是不公平的。從事特殊艱苦行業的一線人員,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也給城市納稅,但他們卻很難享受到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別說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等含金量較高項目,就算孩子異地高考都不容易。同時,也影響城市發展。為什么開出每月5000~6000元的工資都請不來公交司機?公交司機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算高,如果沒有城市戶口,享受不到基本的公共福利(譬如,一個孩子在城市寄讀,贊助費就差不多夠一位司機掙一年了),這個行業是沒有吸引力的。缺少公交司機,沒有人開公交車,市民的出行就受影響;缺少環衛工人,清潔沒保障,城市就臟亂差……從社會分工角度,公交司機、環衛工人等人員的重要性絕不亞于一般公司小白領。
廣州雖說是大城市,可畢竟還是一個市民氣息比較濃厚、比較宜居的城市。能夠俯下身段,將從事特殊艱苦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納入入戶視野,以城市需求作為入戶導向,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以后的入戶政策調整,也當秉持這一原則,有目的地引入城市亟需人員,完善城市的人員結構。這也是一個國際通行原則,譬如一些國家護士比較短缺,外國護士申請移民入籍就會容易得多。
欲將好事辦實,實事要辦好,還要提醒一些細節。廣州畢竟屬于需要國家“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特大型城市,戶籍改革的動作再大,也不可能不考慮廣州市人口調控目標和城市資源、環境和承載能力。這意味著,入戶總量控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必然選項,不可能有大突破。面對巨大需求,無論入戶政策如何調整,都難以消弭供需之間“僧多粥少”的矛盾。資源分配一旦處于買方市場,就容易出現分配公平問題,政策執行部門對此要有準備,設計一套盡可能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將入戶新政的善意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