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戶口遷入管理規定》的亮點之一是規定,具有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殊技能或專長人才,以及“從事特殊艱苦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包括在廣州從事體育、文藝、民間傳統工藝等行業的特殊技能和特殊專業人才;從事環衛、公交、教育、基層醫療、養老、殘疾人照料等工作的外來人員,可準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遷入廣州居民戶口。(3月12日《西安晚報》)
大城市病日益嚴重,北廣上等城市對人口總量采取了限制措施,落戶變得更為不易。就如同對汽車進行限購和限行一樣,都是為了緩解資源的緊張,提升生活的舒適度。也正是如此,特大城市的戶口遷入政策,一直以條件苛刻著稱。比如依照廣州現行的政策,除了對緊缺人才放開門檻之外,入戶需要有房產或者單位的集體宿舍,這對于一些基層工作人員,比如環衛工,公交司機等外來人員,很難達到這個條件,自然也就被排斥在進入的門檻之外。
雖然之前廣州實行積分入戶后,第一個得分最高者是環衛工,但這畢竟不是常態性現象,偶然性也就成為莫大的榮譽。這樣的結果,往往造成戶口成為精英階層的特殊權利,并導致群體間出現巨大的差異。而由于戶口問題始終不艱解決,外來人口就無以成為真正的市民。之前有外來民工算了一筆賬,一個北京戶籍上綁定的顯性經濟利益竟超過百萬元,其中包括孩子入學,醫療和養老保險,保障房的分配,失業補助等等,如果再加上孩子考大學時的分數差距,顯形和隱性的差距就會更大,從而導致新的不公平。
如果說戶籍和城鄉差異導致了絕對不公平,在入戶政策上沒有弱勢關懷則是相對的不公平。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不能忘記那些為城市作出巨大貢獻,但又被邊緣化的群體。比如環衛、公交、教育、基層醫療、養老、殘疾人照料等工作的外來人員,雖然他們從事的崗位很平凡和普通,卻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與每個家庭的利益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直接維系著城市的幸福度。過高的房價,日益高漲的物價,再加上看不到希望的前景,就會加劇這個群體的老化和流失,使基層崗位最終“無人問津”。一個城市若是少了最基礎的服務細胞,其運轉起來也將非常困難。
把一個城市比作一臺正在運轉的機器,雖然精英們屬于高大上的大型部件,但從事基層的群體,也是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和潤滑劑,少了他們大型部件也會成為擺設。每年的春節期間,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使城市成為空城,造成了一些基層服務的癱瘓,讓城市居民倍感不適。而要真正實現狀況的改善,就必須對從事特殊艱苦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給予政策傾斜。
環衛工等可直接入戶新政不僅是對弱勢的關懷,更主要的是體現了對民生的支持。只有與服務和惠及民生的基層服務者,獲得了權利上的尊重與滿足,才可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從而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而這樣的政策調整更加細節化和精密化,發揮了其杠桿支撐的作用,也是對民生重視的有效體現,值得肯定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