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熱衷于造“新城”,動輒規劃數十平方公里的新區、新城。不可否認,城鎮化進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規劃,不少“新城”成為“空城”。房地產泡沫蔓延的風險、土地資源浪費的陰影、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隱憂,也漸漸浮現。(9月3日《人民日報》)
我們終于承認了“鬼城”的存在,這是可喜的,對于防范房地產泡沫、讓經濟平穩可持續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前,民間早就提出要防范“鬼城”的聲音,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們不愿意承認“鬼城”的現實,因為他們從房地產泡沫中獲得了可觀的利益,土地財政賺得盆滿缽滿,拉動了GDP,為仕途升遷貼金……這還嫌不夠,在一些地方,又興起大造“新城”之風,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如此,進一步推高了房價,以致于我國人均收入尚不及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了紐約和倫敦。經濟運行自有其客觀規律,違背了經濟客觀規律,會受到無情的懲罰,經濟泡沫終究會被刺破。“新城”變“鬼城”,就是受到的懲罰之一。遺憾的是,一些地方官員無視這一點,還在大造“新城”,令人堪憂。
不言而喻,對大造“新城”之風必須叫停,這是調控樓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保障國家經濟平衡可持續發展之必須。任大造“新城”之風蔓延,會毀了國內經濟,局面將不可收拾。任大造“新城”之風蔓延,將會增大地方償債壓力,浪費了資金和土地資源,透支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后勁,給后任官員留下大包袱;給銀行業留下不良金融資產,埋下隱患……事實上,這些情況已經出現。城鎮化應該是人的城鎮化,把城鎮化變成造城運動,是對城鎮化的曲解。為了防范造“鬼城”繼續出現,當早點刺破地產泡沫。當務之急要建立健全地方官員考核監督糾錯機制,倒逼地方官員遏制造城的沖動,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科學規劃與開發管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