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東山口城管、小販沖突,城管遭小販“剝光豬”、“抓下體”的視頻和圖片被網絡瘋傳,6月3日,城管溫一明稱“很淤”,但亦希望通過視頻和證據,讓市民知道城管隊員的艱辛。同一天,網上爆料陜西省延安市街頭幾名城管“暴力執法”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幾名城管隊員對一名騎單車男子進行圍毆。網友稱,這樣暴力執法也太讓人傷心了!
英國廣播公司一篇評論曾分析說,城管是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權力外包”的產物。這話不假,在中國,城管是讓人既愛又恨的角色,“人人都在罵城管,但不管又不行”。城管執法,往往局限在社會的底層、基層,處理的是城市死角問題,從市容環境、工商管理、城市節水到公共交通,面對的是大量進城農民與失業下崗工人,他們都需要靠街頭擺攤維持生計,所以暴力沖突不斷發生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無論是廣州城管遭小販“抓下體”,還是延安城管“暴力執法”圍毆男子,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城管人員都是因為工作而發生糾紛,而不是個人恩怨。當然,兩者都是不該發生的悲劇:暴力圍毆肯定不對,被暴力襲擊亦是委屈。然而,城管們別無選擇。2006年夏天發生在北京的無證小販崔英杰刺死城管人員一事,曾經引起社會各界對城管體制的反思,輿論至少保留了一些對城管的同情與理解,但此后,隨著城管一再使用“暴力”,則讓輿論完全轉向對城管執法的反對和聲討。一個是身體的傷,一個是被輿論的棒喝,在道德的高地上,城管徹底地淪為尷尬的角色。
城管制度的先天性不足,如無充足財政撥款支持、人員素質不高,以及法律地位不清,決定了這個群體的糾結處境:在政府部門中被“邊緣化”,在民眾特別是小販眼中又被“妖魔化”。國外人士評價道,“名聲不佳的中國城管做了很多別人嫌苦嫌累又吃力不討好的事,卻沒得到相應評價。”而城管也做了讓國人尤其是小商小販很難堪的事,一時的威風或處理事務的“快意”,總是被民眾憤怒的口水淹沒。
城市管理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尤甚。2010年8月,美國“城管”也鬧了一場風波。俄勒岡州一個7歲女孩擺攤賣檸檬水,被當地衛生管理員趕走。美國民眾極為不滿,理由是“管理扼殺了小女孩的創業熱情”。輿論壓力之下,當地官員最終向小女孩道歉,但美國并不是對所有的“創業者”都寬大處理……中國也不會,除非被城管“暴力”對待。
無論是誰使用了暴力,法律應該公正地處置。城市管理應服從民眾的生存權,但民眾的生存權也不應該建立在全體居民的痛苦之上,兩者之間理應有一個平衡的存在。在中國城市化仍然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城市管理太嚴或太松,都可能導致混亂。顯然,規范職能,改善民生,尋求和諧之道,應該是全社會的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