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東北亞開發研究院和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聯合發布了《2012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指出最近10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提高至51.3%,意味著城鎮比例已經超過農村,中國已經進入“城市包圍農村”的新城市時代。
但是,我國的城鎮化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城鎮化”,中小城市及其輻射區域的城市化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為33.9%。同時,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郊區就地轉化的農轉非居民以及城鎮擴區后存在的大量農民,雖然居住在城鎮地區并被統計為城鎮居民,但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居民”,并沒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之中。
“半城市化”狀態令人憂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不完全的城鎮化”?按溫家寶總理的說法,就是“有相當多的農民并沒有實現與城市人口相等的待遇”,也就是說,并沒有從農民變成真正的市民。
按照《2012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的統計,從1978年到2011年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8%增至51.3%,城市人口從2.38億增至6.8億。截至2011年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行政區總面積達92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96.57%;總人口達10.1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5.4%;經濟總量達26.51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56.22%;地方財政收入達22609.50億元,占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43.12%。
在9月15日召開的第9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秘書長楊中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小城市是城市與鄉村聯系的重要環節,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支點,是破解中國城鎮化質量提升與健康發展的關鍵。
對于目前中小城市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達了他的擔憂。李君如提出,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主體,但由于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還不高,城鎮化發展明顯滯后,與大城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城鎮綜合功能較弱,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缺失。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農業戶籍者大多處于“半城市化”狀態,面臨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障覆蓋不足等困境。城鄉之間發展不協調,資源要素過多地集中在城鎮。
“進城的農民工,他們的家屬都還在農村,他們的妻子、兒女和年邁的父母都需要照顧,他們現在還像候鳥一樣,一到春節都回家了,這說明城市化率的質量還不高。怎么才能讓進城的農民工融入到城市,把他們的家屬也接到城里來,真正變成城里人,這是我們下一步城市化中面臨的最大任務。”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他還提出,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委《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這些都是中央政府近來采取的新舉措。
擴內需的最大動力
“當前穩增長、擴內需的宏觀調控要求,為中小城市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鄭新立稱,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已經連續6個季度下滑,今年3季度可能還會下滑,最多保持不變,所以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到明年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而中小城市的發展對于擴大內需來講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根據測算,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所需基礎設施的投資平均都在12元,一年增加1000萬城市人口,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達到1萬億元,再加上工作服務的投資需求,就是非常可觀的,會成為拉動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中小城市應發掘自身比較優勢,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鄭新立表示,近幾年,中國大城市的發展出現了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空氣污染等“城市病”,汽車限購的城市不斷增加,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生活成本過高,已經出現了“逃離北上廣”的趨勢。大城市的這些問題中小城市都沒有,這是中小城市的優勢所在。
李君如強調,中小城市應充分把握國家的政策機遇和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推進城市轉型發展,按照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要求,科學規劃自身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產業和人口布局,形成與城市群銜接有序、錯位發展、和諧共贏的發展格局,打造城市的自然、產業、文化等特色。
“城鄉一體化”是突破口
兼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鄭新立,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要實行“六個一體化”,即城鄉建設規劃一體化、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就業市場一體化、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這“六個一體化”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國這個傳統農業大國和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又是對國外發展經驗的參考借鑒。
他認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抓好城鄉建設規劃是基礎和關鍵,中小城市應當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城市發展原則,進一步完善包括市區和鄉村在內的長遠總體規劃,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發展,合理安排城鄉居民居住區、農田保護區、工業區、商貿區、休閑區、生態涵養區等空間布局,改變過去市區規劃與農村規劃相互分離的狀況,用規劃來統領和保障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中小城市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上應尋求重點突破。”
鄭新立所指的重點突破包括:在同步推進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上求突破,城市化不僅是規模的擴張,更需要質量的提升,重在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要在城市化進程中加大以城帶鄉力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同質化發展;在同步推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上求突破,工業化是小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要通過新型工業化進程,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工農業融合發展;在同步推進土地和戶籍制度改革上求突破,土地和戶籍問題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瓶頸。要在土地確權、土地流轉、土地集約利用等方面加強探索,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同時,立足中小城市人口壓力小的優勢,積極探索突破戶籍限制,促進中小城市人口自由流動,為農村富余人口轉入城鎮創新條件。
談到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秘書長楊中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旨在發現和樹立區域科學發展典型,通過典型城市的示范和帶動,推動全國中小城市又好又快發展。“對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其目的在于引導中小城市擯棄唯GDP的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堅定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增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城鎮化科學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