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空間結構:“一心、兩軸、三區”
在該規劃中,對我市城鎮化建設的總體構架是,中心城區建成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城市規劃區以交通設施建設為先導,優化調整圈層結構;市區工業適度向外疏散,促進周邊衛星城鎮發展;培育欒川作為南部新的增長點,帶動南部地區發展。屆時,洛陽市域的城鎮空間結構將形成“一心、兩軸、三區”。
——“一心”,即洛陽市城區,包括中心城區和吉利組團。
——“兩軸”,即依托東西向和南北向綜合運輸通道形成城鎮集聚帶。
——“三區”,即東北部城鎮密集區、中西部產業集聚區、西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區。
屆時,我市的城鎮職能結構將分為較為科學的四級:一級城鎮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即洛陽市城區;二級城鎮為縣域中心城市,包括重點縣域中心城市偃師、孟津、欒川和一般縣域中心城市新安、伊川、宜陽、汝陽、洛寧、嵩縣;三級城鎮為具有跨鎮域影響力的城鎮,包括承接洛陽市產業轉移的衛星鎮以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第四級為影響力在本行政區范圍的鄉鎮。
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45%
在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市生態綠化建設指標為森林覆蓋率達到45%,環境保護目標為環境空氣質量優于Ⅱ級,飲用水源水質和環境噪聲等全部符合國家標準,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按照不同地區地形的特色,該規劃還進行了生態環境區劃,并制定了保護措施。在我市南部、西南部的石質山地區,重點提升生態林建設及天然林保護區。作為伊河、北汝河的源頭及洛河主要匯水區域的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系等石質山區,將通過人工辟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多種形式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等生態林,發揮生態林的防護功能。
熊耳山余脈及崤山山系等黃土丘陵區,將通過攔截地表徑流,蓄水保土,改變農業生產條件,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雨水集流節水灌溉,推廣旱作農、林業先進科學技術,重點治理水土流失。
黃河、伊河、洛河、北汝河兩側及其支流河兩岸堆積階地及漫灘,洛寧、新安、宜陽、孟津、嵩縣、欒川、汝陽、偃師等縣(市)的48個重點平原川澗農業鄉鎮,全面提升高標準農田林網綠化工程和通道綠化工程,發展以葡萄、桃、櫻桃為主的時令鮮果和以牡丹為主的花卉產業基地。
市域旅游發展: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
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市將形成“三五二”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
——三個旅游區,即以孟津小浪底、西霞院、新安萬山湖等景區為主體的北部水上游樂度假區;以龍門、白馬寺和關林等為主體的中部歷史文化旅游區;以洛河旅游區、伊河旅游區和伏牛山旅游區為主體的南部生態休閑度假區。
——五大旅游系列,即古都文化旅游、水上休閑旅游、山林休閑度假旅游、名人勝跡旅游和考古觀光旅游。
——兩個旅游服務中心,即市區旅游服務中心和欒川旅游服務中心。
圍繞這一定位,我市將實施一系列綜合措施提升旅游產業水平。一方面通過建設遺址博物館、遺址展示區等保護展示方式,讓游客感受洛陽文明,實現保護與開發的有機統一,不斷完善觀光旅游產品體系,滿足多層次的旅游需求,逐步實現由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型旅游的轉變。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積極對接旅游重要節點城市,打造黃河文化旅游線,開展古都文化游,共同推介伏牛山山水風光游,合作開發小浪底黃河風情游。同時,促進旅游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化,建立旅游與其他行業的聯動機制,將其培育為第三產業的先導性產業,積極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
通信工程設施: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0%
在通信工程建設方面,我市將繼續完善網絡結構和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數字洛陽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行高效安全的廣播電視網絡體系;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方便迅速的郵政服務網絡。
其中,電信工程方面,到2020年全市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40部、固定電話主線數296萬部、交換機容量將達到370萬門,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0%,移動電話總量將達到444萬部。屆時,還將建成覆蓋全市的主干光纜網絡,實現重要鄉鎮和旅游區移動通信設施的網絡覆蓋和組網結構,實現無縫覆蓋,所有基站實現光纜傳輸。
廣播電視工程方面,2020年我市中心城區、縣(市)城區和鎮區有線電視入戶率將達到100%,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80%以上。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實現以光纖為主向以多功能網絡為主轉變。建設設施齊全、技術先進的市級廣播電視中心、鄉鎮級獨立廣播電視站房和遍布城鄉、光纖到村的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系統。
市政基礎設施:城際鐵路列入規劃
在市域交通路網規劃方面,將進一步發揮洛陽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強調向東與向北方向交通,促進市域東北部城鎮密集區的發展。
鐵路方面,利用洛陽——濟源——焦作和洛陽——鄭州城際鐵路構建洛陽中心城區與北部的會盟、吉利和東部的白馬寺、首陽山、偃師的快速鐵路聯系通道。利用鄭西高鐵構建洛陽中心城區與新安、偃師的高速鐵路聯系通道。在客貨運場站方面,將在市域內的偃師、新安、伊川和欒川設置4個專業物流中心,在各縣市至少設置1個二級客運站。
燃氣工程方面,2015年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0%,全市燃氣普及率達到80%以上;2020年全市燃氣普及率達到100%,基本實現管道輸送。為確保氣源,我市將綜合利用天然氣、人工煤氣和煤層氣,在2015年前,我市的主要氣源為四川天然氣、義馬發生爐煤氣、煤層氣,鄉村可開發部分沼氣或采用液化石油氣作為生活用氣主要氣源;在2020年后全市將以天然氣為主氣源,屆時全市供氣量可達到年均24.7億立方米。
供電工程方面,加強洛陽500kV電網建設,保留500kV牡丹變電站,新建洛南、洛西、洛東和欒川東4座500kV變電站。同時,規劃設置36座220kV變電站,加快各縣市輸配電系統改造,實現220kV電網的分層、分區供電,保證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座220kV變電站。
在環衛設施方面,中心城區將新建伊南垃圾填埋場,吉利組團新建一座垃圾填埋場;宜陽縣設置兩處垃圾填埋場,其余縣城均設置一處垃圾填埋場。
水資源開發利用: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也是本次城鎮規劃的一個重點。我市將統籌安排供水、節水、再生水回用、雨洪水開發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等各個環節,合理利用各類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建設節水型城市的目標。
在接下來幾年,我市將實行更加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產業布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大水資源節約與保護的力度。在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上,我市將劃定地表水源的飲用水源保護區,陸渾水庫等上游繼續營造水源涵養林,加強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入庫水水質。在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上,我市將劃定地下水源保護區,落實保護措施,嚴格控制超采地下水,多途徑涵養地下水源。
在給水工程建設方面,2020年前我市城鄉生活飲用水水質將全部達到國家標準,供水普及率超過90%。其中,中心城區、吉利組團、孟津、新安、汝陽、伊川、宜陽等地區將小浪底水庫、陸渾水庫、西霞院水庫、前坪水庫、先鋒渠引水作為供水水源;洛寧、嵩縣、偃師市區將本地地下水資源作為城市供水水源;欒川縣城將山溪水作為供水水源;重點鎮和一般鄉鎮集中建設供水設施,分散的農村居民點,以中心村為單位建設集中供水設施。
在排水工程建設方面,我市將加快推進完成合流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分流制排水系統。至2020年,中心城區污水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級市、縣城和建制鎮雨、污水管網覆蓋率達到80%,污水處理率達到70%,縣城及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