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天津市農民居住社區發展以小城鎮建設、文明生態村創建、示范小城鎮“三改一化”為主要內容,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建設,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
在基礎設施方面,按照規劃,本市農村到2015年將構建完善便捷的交通網絡,各區縣新城到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不超過1小時;以新城為中心,公交出行1小時為時間半徑覆蓋整個行政區;新城、中心鎮不超過15分鐘上高速;中心鎮、一般建制鎮不超過30分鐘到達所在區縣新城;中心村、基層村不超過30分鐘到達鄰近城鎮。新修、拓寬鎮區道路2475公里,平均每年新改建鄉村公路1000公里。修建排水管道446萬延米,建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72座。新城和示范鎮垃圾處理率、燃氣氣化率、集中供熱率均達到100%。各區縣形成多個220KV電源點,建成現代化供電網絡。
在公共設施方面,引入城市社區服務管理模式和公共服務內容,對現有中小學進行整合優化,新城按照每2萬人設置1所中心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中心鎮設置一鎮三校,一般鎮設置一鎮兩校,中心村以輻射范圍選擇設置一村一校。30%的鄉鎮中心幼兒園達到市一級園水平。新城設置三級醫院、專科醫院、疾病控制站和婦幼保健院,中心鎮設置二級醫院,中心村和獨立地段的基層村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15年,小城鎮共新建和擴建醫院128所。全面實現新城三館一院(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和影劇院)、中心鎮兩館(文化館、圖書館)、一般鎮一站(綜合文化站)、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動室)目標。小城鎮興建285個廣場、公園。
在公共服務方面,大力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讓更多農民享受基本社會保障。健全農村低保、五保制度,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農村特困救助、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社會事業范圍,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人居環境方面,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實行垃圾分類無害化收集運輸處理,確保農村環境實現“六無”目標,即村內無亂堆亂放、亂潑亂倒,房前屋后、庭院街道無垃圾堆放,坑塘、溝渠水面無漂浮垃圾,道路兩側無散落垃圾和“白色污染”,公園、廣場、林地無垃圾死角,村間集鎮無垃圾污物,實現農村環境整潔優美、生態宜居,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