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住房保障部門信息,2007年至2011年,北京累計開工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性住房70余萬套,新開工面積五年間達5193萬平方米。通過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北京五年內解決了近5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今年,本市計劃開工建設16萬套保障房,竣工10.7萬套,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將獲住房保障。
小兩口保障房內共筑愛巢
9月30日是中秋節,也將是趙寧(化名)新婚的日子。他們的新房位于朝陽草房西路附近的麗景園,是一處經濟適用房,已經裝修完畢,門窗上貼上了大大的“喜”字。“我們倆住在這,今年6號線一開通,上班直達,可方便了!”
麗景園的項目介紹中稱,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約10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累計套數3540套,托幼3493平方米,敬老院3181平方米,商業配套12246平方米,自行車庫、人防、設備用房等其它配套約1.9萬平方米。
趙寧介紹說,他2008年申請了經濟適用房,經歷了輪候、搖號、配售等過程,今年初拿到鑰匙,一套70平米的小兩居。
與此同時,趙寧的人生大事也提上了日程,前段時間將房子裝修,很快便將迎來大婚的日子。
此時,趙寧大大地舒了一口氣。他說,今年有房了,才敢跟女友提結婚的事兒。“原來住的那個小屋子,實在住不下更多人了。”他說,全家人此前住在西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弟弟,一家六口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一間本就不大的客廳中,還擺著一張沙發床。兄弟倆一娶媳婦兒,家里吃飯都擺不開了。
趙寧說,父母早就想買套房,以后兩個兒子分開住,但老兩口收入太低。他也只是做點小本生意,目前還沒有起色,“幸好有了保障房,讓我們低收入家庭有了住房保障”。
今年再開建保障房16萬套
50萬戶家庭住房困難得到解決,但這并不是終點。按照本市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建設收購100萬套保障房,其中今年計劃開工建設16萬套。
朝陽區東壩鄉東壩南二街,東臨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南臨焦莊路,西臨東葦路,北臨東壩南二街,這里是今年朝陽區開工建設的最大規模限價房項目——福潤四季。該項目總占地面積15.69公頃,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
記者昨天從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團(北京城建·世華泊郡 北京城建·筑華年)了解到,福潤四季限價房項目已取得全部前期手續,售樓處現已正式對外開放,很快將進入公開搖號程序,首批將推出3000多套房源。
記者從項目規劃設計圖上看到,項目以短板高層設計、南北向布置為主,保證了南向采光和日照并且通風良好。住宅單元以兩梯四戶為主,戶型設計多達幾十種,滿足業主多元化選擇需求。據介紹,該項目以75平方米兩居為主,占總面積80%以上。其余為60平米一居和90平米三居,其中大部分三居和部分兩居都實現了南北通透,社區機動車停車規劃以地下為主,并輔以部分地面停車,既確保了車行線路的相對獨立,也同時使小區綠化景觀不受影響。
在北京的10多個區縣,各個保障房項目也都在如期開工。按照本市年初安排,今年全市計劃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性住房16萬套,竣工7萬套,而隨著工作開展,竣工數量目前已升為10.7萬套。
據市住建部門截至7月底數據,全市新開工保障房項目50個、7.2萬套,完成全年任務45%;基本建成項目37個、5.6萬套,完成全年任務80%;完成投資252.6億元,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實行“以區為主、全市統籌”的方式,年初制定的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已分解到各區縣,明確任務完成時間節點。一共落實新開工項目150余個、21.1萬套,確定竣工項目104個、10.7萬套。
50萬中低收入家庭有其屋
趙寧只是過去幾年本市保障房建設受益者的一個小小縮影。為了50萬“趙寧”們居者有其屋,市政府和住建部門一直在努力,從全盤統籌,到落地實施。
據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07年以來,北京市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思路,結合城市化加速推進、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首都功能布局調整與提升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體系,擴大保障范圍,積極探索構建符合北京市實際的“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出臺了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和限價房管理辦法等100多個政策文件。
據北京市住建委的統計顯示,2007—2011年,全市累計開工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性住房70余萬套,保障房新開工面積從“十一五”初期的115萬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660萬平方米,新開工套數占住房新開工套數比重由5.8%增至60%以上,初步構建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并通過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解決了近5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租售并舉更多家庭將受益
畢業兩年,如今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李,不符合申請限價房和經適房的條件,但又買不起房,成了名副其實的“夾心層”。而她慶幸的是,去年底公租房政策出臺,她申請并已納入搖號范圍。如小李一樣的“夾心層”很多,他們表示,先住公租房,有能力買房了再退出,這樣的保障制度可以使更多人受益。
從發展經適房、限價房、廉租房,到向大力發展公租房轉變,是北京住房保障政策的一次跨越,也向“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邁進一步。
據市住保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繼此前在常營試點老年公租房后,考慮過渡性需求的特點,未來公租房的產品類型還將增添單身宿舍和單身公寓。
事實上,2009年,北京市領導就已提出大力發展公租房。業內專家稱,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經適房、限價房出租,避免有產權的保障房被小部分人當作賺取巨大收益的工具。
更具歷史意義的一天,是2011年10月12日。
當天,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發布了《關于加強本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的通知》,外地人首次被納入公租房保障房范圍。
通知中說,城市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省市來京連續穩定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員都將納入公租房準入范圍。今年8月,石景山區公租房率先向外地人開放,在石景山穩定工作5年以上的非京籍家庭,符合條件者可申請公租房。
隨著公租房建設越來越多,北京保障房建設必將惠及更多家庭。按照北京“十二五”期間的住房規劃,五年間計劃建設收購100萬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30萬套以上,占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