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慈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我國小城鎮建設可探索農業城鎮模式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非常榮幸參加“第二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
剛才金德鈞主任做了一個很好的報告,講到了城市化委員會這一年來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績和成果,表示祝賀!我今天想就著“第二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的幾個主題說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只能算是發言,不是什么組織報告,請大家指教。
我今天只想講一個問題,小城鎮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小城鎮作為城市化發展戰略來講,是城市化發展方面的一項重要戰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特別是我們中國的城市化,或者是城鎮化。
第一,我國城市化率,大概今年達到了43.9%,或者說44%左右。說明了今天在我們中國還有56%的農業人口存在,大的概率來講,城鎮人口占了40%,農業人口還占了60%,人口的總量農村人口大致上還有8億左右,而這個8億相當于美國全國人口的1.7倍,美國全國人口是3億,我們農民還有8億,這個量是很大的。在世界深除了印度之外,我們中國農民的數量仍然是非常大的。我們中國今天存在一定的貧困的人口,貧困的地區,大部分是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可是還是比較落后的。所以,在中國所謂“三農”問題——“農民、農業、農村”,多年來始終是我們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心里頭一個最大的問題,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流向大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區。每年我們有這不很精確的統計數字,大致來講每年一億人左右流向大城市,每年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留在了城市,而大部分是到了年終又回到了農村,第二年初又再流向城市,是流動性的,大概數字有1億左右。而它的流向,絕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的,或者說是成為城市人口主要的后備,成為中國這幾年來城市化的主力軍。為什么我們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長1個百分點左右,其中人口方面的主力軍是農村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大致上就是這樣的情況。
第三,近年來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人口增長一般快于中小城市,城市化發展比較快。那么,我們中國現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謂“巨型城市”,這個在世界范圍內,在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多“巨型城市”,發展中國家也有。而我們中國今天的“巨型城市”也已經存在,而且不斷地增長、增加。這個現象應該說還是一個好的現象,一個國家的“巨型城市”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比較集中的體現,我們中國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是要靠這些“巨型城市”。但是,我覺得還應該看到小城鎮,籠統講小城鎮,仍然是一個國家,特別是我們中國整個城鎮體系的基礎還是在小城鎮。所以,如果一個國家只有“巨型城市”的發展,而小城鎮、小城市萎縮的話,這樣的城鎮體系是不可持久的,不是可持續的。
我們中國現在的小城鎮,我只能籠統講小城鎮,應該包括這樣幾部分。建制的城鎮,現在大致有2萬來個,不是很精確的數字,還有2萬多個鄉鎮,這兩個加起來5萬不到,4萬多,另外,還有村莊大約300多萬個,這組數字是構成了我們最基層的城鎮體系,它的高端是特大的城市、巨型的城市,而它的基礎和基底是這些小城鎮,包括村。所以,如果一個國家只有大城市、“巨型城市”的發達,而沒有小城鎮的發展和支撐,這樣一種城鎮體系,或者這樣一種城市化我覺得恐怕應該算是畸形的,不是健康可持續的。
第四點,小城鎮的職能非常多樣,職能加形態是多樣的,我們中國也是這樣。我們的小城鎮可以以加工業為主,也可以以一些商貿為主,有的是以風景旅游為主,也有的是休閑娛樂為主,特別現在大城市周圍的所謂“農家樂”發展很快。這是為城市中休閑娛樂服務的小城鎮,也有以交通運輸為主的等等,還有其它,非常多樣。這些都因小城鎮本身的資源、條件而異。
第五點,趁第二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召開之際,提出一個也許是新的概念,“農業城鎮”的東西,聽來有點奇怪。自古以來,包括世界各國,城鎮不跟農業聯系,城鎮似乎就跟工業聯系,可是我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個新的概念?或者說我設想“農業城鎮”的特點是什么?我初步考慮有這樣幾點:
1.這種城鎮是發展在農業地區,而我們中國的農業地區地域是非常廣大的。
2.是以農業和農業的產業鏈作為它的主要的職能。比如說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的生產,包括農產品的加工,或者它的初加工,甚至于也可以做到精加工。包括農產品的運輸,實際上也是物流、銷售等等,其實都是農產品的產業鏈的下游。其實還有上游,農業生產的上游,我這里不詳細闡述了。農業,讓我們用老的觀念,我們中國傳統的農業,小農經濟,小農式的生產,用比較落后的生產工具僅僅是農業,農民加幾頭水牛就可以搞農業了。作為一種產業和產業鏈來考慮的話,它是一個非常長的產業鏈,一點不亞于某些加工工業。
3.是由農民來投資、融資或者用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開發建設。為什么我們這樣想?我是得到一些啟示的。這樣一種所謂“農民的城市”,中國已經有了。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在浙江溫州地區出現的,號稱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第一個農民城”叫龍崗,龍崗就本來不是一個城市,甚至于那個地方不是一個很小的集鎮。后來,是農民通過自己的力量建設了一個叫“龍崗城”。這個龍崗城幾十年來差不多到現在,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為農民有這種需要,所以,他也解放了思想,本來這個城鎮是由于農業發展的,沒有工業,沒有工業項目,怎么可以成為一個城鎮呢?本身就是一個解放思想的接軌。
這個“龍崗城”對我個人很有啟發,我去了兩次,不過后來沒有跟蹤地進行一些研究,也沒有去很好研究它發展的一些機制方面的問題??墒牵谴嬖?,而且有所發展,而且在中國不僅只有一個“農民城”像龍崗,還有一些。今天因為時間關系不舉例子了。
它的好處我認為首先是可以吸納一部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避免剩余的農村勞動力,剩余勞動力大量地流向大城市,不然大城市有一些需求和容納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我們中國的城鎮化,今后仍然繼續像以前若干年一樣,大部分農民就去大城市,唯一這樣一種路徑來實現我們的城市化,我認為問題很多。
4.這樣的城市可以由農民用自己的力量開發建設,以至于用農民自己的一些方式來進行管理。只不過是可能在中國的城市名片里沒有它,似乎不被看作是正規的城市,實實在在是一種城鎮,而且可以有所發展。甚至于在某些管理上、制度上有所創新,甚至于可以用更加比較民主的自治的方式進行城市的管理,起碼做一些嘗試是可以的。
這樣一種“農業城鎮”有如下特色:
1.地方特色。要比較地方化,甚至于鄉土化,不同于我們現在的大中城市。甚至于在房屋建筑上可以就地取材,少用大城市所使用的一些建筑材料,是可以做得到的。
2.尺度。這是我們城市規劃里的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我想應該保持小的尺度,小城鎮的尺度,避免我們現在有一些小城鎮追求大城市的尺度。雖然它本身規模小,可是總是要建得像大城市一樣;或者說小人穿大人的衣服。小城鎮可以保持比較小的尺度,包括建筑以低層多層為主,更多一點地方的色彩,更多一點鄉土的氣息。
最后,我特別想引用最近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汶川地震以后北川新城的規劃設計。因為這個規劃設計是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做,溫總理親自到現場,接見了我們院的規劃組,講了幾點意見。我只想引用一點,他說:“你們將來建的北川新城,這是一個小城鎮,應該體現繁榮、宜居、和諧”。三點對我有所設想的“農業城鎮”是完全適用的。
1.繁榮。繁榮不是燈紅酒綠,而是充分地就業,小城鎮里住的居民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有收入,有錢可賺。
2.宜居。我不多解釋了,大家都清楚。
3.和諧。農村地區建小城鎮,規模比較小,不打亂原來農村社區的結構。
可能更容易做到比較社會和諧,再加上很好的管理的話。這是一個設想,關于叫“農業城鎮”,無非是想突出應該是在農業地區根據條件去發展一些我上面所設想的這一些“農業城鎮”,它可能更貼近農民,更貼近農村,更有利于吸引一部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到這樣一些小城鎮里去,而避免大城市的繼續,不斷地擴大。
也許是有利的,關于“農業城鎮”我在2004年,在國家中長期科研規劃戰略研究的時候,在城鎮化的專題,我是那個專題的副組長,我當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農業城鎮”的概念,而且放在研究報告里面,這個研究報告再請我們廣大專家論證的時候,很多專家好像表示很同意、很贊賞這樣一種設想,可惜從2004年以后到現在,我沒有做過跟蹤的研究,而且好像農業也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因為大家眼睛都向著大城市,都看著大城市。當然,大城市很重要,應該關注,而眼睛對于農村地區,對這種“農業城鎮”,甚至對小城鎮重視不夠。
這次委員會拿出小城鎮和農村的城市化問題做為主題之一覺得非常自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