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喻業峰報道)3月23—24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中國城市化研究院(籌)主辦,《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承辦,由創藝園文旅集團支持的以建筑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期城市化“茶話”活動在深圳舉行。
會議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就建筑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目前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了熱烈研討和觀點交鋒。中華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主席、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賴文鑫認為,對建筑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而言,《意見》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在我國快速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必將對我國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創藝園文旅集團總裁鐘新球在致詞時說:“建筑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建筑本身是歷史,對推動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烏鎮、西塘等等,這些都是因為建筑本身的力量,或者說建筑本身的文化來吸引著人流量,對當地經濟發展、旅游產業是十分有益。同時,旅游也會讓建筑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深圳創藝園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中國商旅地產研究院旅游規劃研究所所長楊曾兵認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召開是現階段城市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決定的,《意見》的出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他認為,過去城市發展貪圖大規模建設已經出現了弊端,導致城鄉發展懸殊,現在的小城鎮規劃建設更多的需要向人文方面轉換,堅持以人為核心。而且,城市規劃也不該僅僅是建筑物的規劃,而應該加入多專業或更綜合的部門聯合推動。他十分認同“城市規劃應‘一張藍圖干到底’”,但他認為這張藍圖必須具備以人民幸福指數、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高水準的藍圖。
中國旅游設計院執行院長鄭建平認為未來的城市應該是集旅游休閑、產業經濟為一體的消費型城市,并介紹了以長沙為主體的一種“產、城、融合的規劃果核模式”。他強調,旅游的使命就是制造稀缺、制造流行,旅游產業實際有獨特的精神屬性,這種獨特的精神屬性就是建筑所蘊含的文化,而這種文化使城市有了體溫、有了特色,也是設計師所應該遵循的使命。
深圳市多彩旅游策劃顧問公司周志輝認為,建筑功能如何在主體旅游中體現是建筑文化與旅游產業中最核心的部分,城市建筑規范有標準比較好,但是旅游更多地強調文化的觀賞、文化性消費,文化是沒有標準的。他表示,建筑的標準化建筑文化的體驗和娛樂的消費是不匹配的,文化如果按照一個強制性的標準去做的時候,就沒有實質意義,在做旅游建筑過程中要發現自己特點,根據特殊情況制定特色的文化建筑才是激活旅游產業的先前一步。
深圳市雅克蘭德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媛以福建青山灣地區惠女文化傳承為例,闡述了青山灣及近海生物系統,以及在城市化過程中的生態系統破壞,導致海岸生物、沙灘等退化對惠女文化傳承的不良影響。通過廈門集美大學規劃公眾參與案例,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論述了建筑與城市和人的關系。強調大學的規劃建設應突破以往“圍墻學校”的固化思維,倡導開放辦學,尊重自然和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
中創科技副總經理、深圳點色文化數字科技公司總經理夏妍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建筑文化是承載著生活功能和精神享受最集中的場地,建筑文化里面有各種文化要素如花、鳥、蟲、魚等,所有的建筑都有一種文化背景在內。她認為建筑應該把人們的生活體驗與信息化技術和文化內涵有機地融合,必將給人們帶來快樂的生活享受。
中國小城鎮建設聯盟主席馮勁龍以“小城鎮,大天下”系列項目為例,介紹了新型小城鎮發展的三種模式,即“產業+旅游+產業地產”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土地金融+產業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小城鎮經營金融模式,民生規劃、產業規劃等“五規合一”新型城鎮規劃模式,并表示愿意與大家共同努力建設新型小城鎮。
中國商旅地產研究院秘書長張君認為,《意見》總體的出臺對未來的城市的發展總體是有利的,但對于想做旅游城市的開發人士來說喜憂參半。對既有建筑采取保護、改造的措施,或者說是以合理的方式進行確權;對待新建建筑,政府需要合理統籌,以整體觀念布局城市,把城市當做大的景區打造。他表示不能純粹靠建筑來打造旅游產業,需要與相應的文化主題相融合。
香港中廈建筑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邱育章認為,建筑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態度和境界,建筑與旅游產業需要擁有三個“全”的概念,即全局統籌、全民共富、全域旅游。
福建鴻泰禾園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小龍、深圳華億總經理劉兵慶等參與了研討,茶話會由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