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案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間,五環內不再新建和擴建床位超過800張的公立綜合醫院。同時,將通過“三步走”把優質醫療資源“外輸”。
“看病似打仗,掛號如春運,輸液像是流水線。”坊間流行的順口溜,描繪出病人扎堆大醫院看病的窘狀。原因很簡單,好醫生集中在大醫院,而北京的大醫院又都集中在城區。病人扎堆會帶來雙重煩擾:大醫院不堪重負,醫生分身乏術;病人難享完善服務——排了3天隊,看病只用3分鐘。
醫療資源分布不能再像倒金字塔,必須對這種失衡局面動動“手術”了。如今,北京新版“就醫地圖”提出,將優質醫療資源外輸到城區之外。這既是切中現實積弊的及時調整,也是促進醫療公平的必由之途。睽諸現實,有的遠郊區縣連一家三甲醫院也沒有。與此對應,中心城區人口不斷外遷,遠郊區縣人口不斷增加。正如業內人士所稱,城區人口外遷及新型城區發展造成的看病難現狀,已影響了醫療資源利用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導致中心城區交通、環境和能源壓力日益嚴重。
由此,均衡醫療資源勢在必行。但是,郊區縣有沒有魅力吸引到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醫療資源需要雙管齊下,既需要足夠的政策傾斜,也需要優厚的待遇留人,吸引來好醫生是重中之重。為此,政府部門應該在財政投入和政策傾斜上加大力度,步子邁得更矯健一些,讓好醫生心甘情愿涌向郊區縣。
讓優質醫療資源流向郊區縣,既能破解“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失衡之勢,亦可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窘狀。期待北京這一規劃取得良好效果,給其他地方起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