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姚女士通過百度搜索到一個機票網站,不但被騙了錢還沒訂到機票。而百度推廣鏈接里,除了機票詐騙網站外,虛假維修網站、醫藥網站到處可見。隨著上當受騙網民數量的增加,一些受騙的網民將自己的經歷戲稱為“百度一下你就上當”。央視記者暗訪發現,百度改造后的競價排名系統,依然是虛假網站泛濫,出錢越多就能排名越靠前(8月16日《京華時報》)。
這其實并不是什么秘密,央視的曝光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8年,央視曾曝光:記者進入百度的查詢競價網頁,在查詢競價欄里輸入“治療性病”,便出現了對“治療性病”這個關鍵詞進行競價的100多家企業,排名第5名的是一家冒牌部隊醫院,其競價為每點擊一次支付16.56元。競價排名需企業花錢,因此,一些不愿為此花錢的企業只能出現在搜索結果的末尾,甚至遭到惡意屏蔽。
顯然,問題還是那個問題,央視的曝光絲毫起不到作用,百度依然在用其推出的競價排名服務斂財,普通民眾屢屢受到虛假網站的欺騙。這無疑是赤裸裸的挑戰商業倫理底線,可是,媒體反復曝光、民眾屢屢投訴舉報之下,百度何以如此頑強?到底是誰在縱容百度挑戰商業倫理底線?
2010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的措施;如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百度競價排名服務推廣虛假網站誤導消費者,明顯觸犯了該法律規定。
既然法律對網絡侵權有明確的規定,監管部門只需祭出法律的板子,重重地打在百度身上,又怎會出現今日之亂局?顯而易見,一方面是因為監管部門對百度以身試法的視而不見,使得百度愈發囂張跋扈。另一方面,這種結果也證明了我們在互聯網管理上還缺乏有效的制度規范。
當前,經濟社會正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但要想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我們還需要加大對網絡環境的整治,尤其是百度競價排名之類的非法網絡公關。筆者希望,在繼續完善制度設計的同時,監管部門能夠果斷地舉起板子,對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任何非法行為給予重拳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