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城市化改變了600年居民生活方式
時間:2011-08-09 20:27:59  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王占東 張萍 

——雁灘失地農民生活現狀抽樣調查

  編者按:

  隨著城市化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蘭州的城中村改造逐步駛入了快車道,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新社區悄然落成。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等地的許多農民失去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拿到了不少的征地補償款,過起了類似市民的都市生活。

  他們從農民變成市民,從市民變成股民,徹底告別了數千年的小農經濟,面對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市民的生活過得幸福嗎?為此,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2011年7月28日,蘭州預報中的雨水如期而至,整個城市一片清爽。

  沐浴著難得的夏涼,家住北面灘68歲的張奶奶,手拉著6歲的孫子來到社區內的中心花園散步,田園風光中共享天倫之樂。

  北面灘村社區,位于黃河南岸的北面灘地上,前身是2002年前的北面灘村,在10年的城市化進程中,這里已是一片交通便利、氣候宜人的城市風光。

  而從北面灘看開來,她是雁灘的縮影,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啟城市化序幕以來,雁灘已處于城市的前沿。

  當我們把雁灘放在更為深遠的歷史背景內考察時,卻驚訝地發現,剛剛過去的10年,竟是雁灘近600年來人類開發史中所未遇之城市化大變革。

  回望祖祖輩輩與土地曾有的血濃于水、唇齒相依的關系,許多雁灘人認為,農民進城的夢想,在這近10年中成為了現實,城市化不僅讓他們融入了城市,還改變了他們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想和未來。

  A  城市化讓生活更富裕

  雁灘,是黃河在蘭州段塑造出的夾河灘。據《蘭州市志·園林綠化志》記述:元代因灘上草木豐美,鴻雁及水禽棲息,戲水覓食,視為樂土,人稱雁灘。明清有少量人家居住灘上,開荒種小麥等糧食作物,建水車灌溉,清光緒時有4輛水車建在灘南,提取教場河(黃河南汊河)水,灌田200多畝;灘北建兩輛水車,提取黃河主航道水,灌田334畝。清初,雁灘以東以西尚有17個夾河灘,互不相連,人稱“十八家灘”,至光緒時只存在14個夾河灘。河灘多辟為農田,但生態環境良好,鴻雁及水禽仍在棲息。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雁灘成為蘭州重要的蔬菜瓜果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雁灘正式由農業用地轉為城市用地,掀開了人類文明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序幕。

  看著今天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正在北面灘村中心花園享受天倫之樂的張奶奶感慨萬千,“10年前這里還是我們的菜地,幾年間這里成城市了!”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張女士連說了三聲:“這好嘛!”“像整齊的房子、寬闊的馬路,還有漂亮的花園,過去我們哪里有這樣的生活環境呀,都住在黃河邊上的泥磚房里,估計現在西關都沒我們這里生活得舒適。”

  張奶奶對目前生活充滿幸福,有著自己的理由。在與其聊天中記者得知,她們家現在已是四世同堂,2002年北面灘村展開新農村建設,在得到征地補償款項后,按照村上的統一規劃,他們家建起了3層樓房,擁有300多平方米的住房,自己居住1/3,剩余2/3分別作為住房和庫房出租,每月僅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在4000元左右,加之兒子、兒媳婦都有工作,自己丈夫再就業,目前家庭內唯一沒有經濟收入貢獻的只有她和她年邁的婆婆,如此算來,這個家庭的收入,在蘭州來講處于良好狀態。

  與張奶奶家的情況相比,她的鄰居劉女士家則顯得稍微差些,因為劉女士的兒子身體不好,再加上有兩個正在念高中的孫女,家庭花錢的地方要比掙錢的地方多。于是,村社區在促進再就業時,就優先把村內物業人員的崗位給了劉女士的兒子,幫助其提高家庭收入。

  其實,張奶奶和劉女士家庭的生活狀況,代表了目前北面灘村社區居民收入來源的基本面,那就是出租房屋、個人就業、房屋補償款以及村內集體的一些福利。

  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毓寶介紹,自北面灘建新農村以來,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收入逐步提高。首先,全村按照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新村建設統一規劃、整齊劃一,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再次,近年來,通過“雁園工程”,在融入城市和承接外來人口中,村內和諧安定;復次,通過資金投入,建立起公共衛生設施和物業隊伍,村內環境衛生越來越好;第四,村社區近年花費近20萬元完善社區基礎服務設施。而通過社區“四議兩公開”的工作方法,還極大地促進了新村建設。目前整個新村,正向著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向深入發展。

  感受到城市化帶來發展的,還有與北面灘幾乎同時進入城市化進程的宋家灘。7月27日上午,宋家灘村社區的政務公示欄前,村民們一出門就可以來到這里看到社區最近有無新的政策和活動。“這非常方便!以前農村時,住得分散,問個事兒要親自跑到村委會,這些年感覺都是村干部在主動服務,成為城市了,變化就是大!”65歲的居民王先生說。

  宋家灘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和平告訴記者,自1999年開始轉為城市,宋家灘發生了很大變化。拿收入講,雖然出租房屋依然是居民的主要收入,但個人再就業已成為主體,2010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9000元,與2000年時的年人均收入3000元相比,增長了2倍。

  但更大的變化,是居民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伴隨城市化的發展,宋家灘村社區的居民戶口逐步由農業轉向了非農,實現了身份上的進城。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由原來主要與土地打交道,轉向了非農,尤其第三產業,像辦市場、做生意、跑運輸、進企業、當工人等等,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城市融為一體,并靠自己在新領域的奮斗,享受著城市的文明。

  自2004年原雁灘鄉撤鄉建街以來,目前雁灘分為雁南、雁北兩個街道辦事處,同時包括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部分用地。在目前雁灘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為10萬余人,在村社區的逐步發展中,正一步步徹底告別農村。

  經過10年的城市化、市場化發展,目前雁灘擁有以家具、建材、糧油批發等為代表的大小企業1000余家,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帶動雁灘向城市化的未來進一步邁進。

  B  “下一代要成為真正的城里人”

  在城市化推進中,雁灘農民和中國所有生活在城郊的農民一樣,失去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拿到了不少的征地補償款,過起了類似市民的都市生活。但面對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新環境中就業、就學、就醫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些新市民還是有些茫然,大雁灘村居民李本田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現在的他已經從這樣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李本田是雁灘當地居民,數年前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后,他拿到了近20萬元的征地補償款。20萬元,對于一個以蔬菜種植為業、年收入不足2萬的農戶來說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李本田算了這樣一筆賬:兩個蔬菜大棚每年的收入不足兩萬,靠種植蔬菜掙20萬元需要整整10年,而征地后,不僅能一下子拿到20萬元,自己和妻子還可以打工掙錢,這樣一來,收入要好很多,家里還能有一部分存款,供兒女上學。再者,當時村上也承諾征地后會幫助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找工作。就這樣,李本田歡歡喜喜地拿到了征地補償款,變成了新市民。

  征地之初,李本田和妻子與村上很多村民一樣,被安排在一個村辦企業上班,夫妻倆每月的收入近2000元,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從一個種地農民到城鎮職工,李本田身份的轉換讓他充滿喜悅,然而沒過多久問題就來了,村辦企業不景氣,他和妻子又雙雙下崗了。“怎么辦?”二次失業后李本田茫然了。后來,他看到村里很多和自己一樣的村民都開始將自家小院改建成樓房出租,于是他也拿出了自家的征地補償款開始建樓房,直至小樓加蓋到6層,他才因資金不足而罷手。如今,李本田成了大雁灘村地地道道以租房為業的新市民,他還充分利用一樓臨街的鋪面和妻子開起了小飯館。

  雖然李本田文化不高,但他的思想并不老化。“租房和飯館的收入還不錯,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綽綽有余,另外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大學。”李本田坦言,自己這一輩人是農民,沒文化,也找不上好工作,掙不上大錢,靠租房和打零工生活還說得過去,但自己的家庭既然已經和“農民”脫離了關系,下一代人就絕不能走自己的老路子,孩子們將來一定要在市里的辦公樓里上班,成為真正的城里人。


    C  轉變觀念 不做有錢的窮人

  李本田是雁灘失地農民的典型代表,身份置換后,他走過的路子幾乎80%以上的雁灘農民都走過,但和李本田比起來,很多以租房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居民,雖然收入都不錯,但在再就業、接受教育等方面卻有差距,總覺得除了租房子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人也大有人在。

  大雁灘社區書記李曄在社區工作多半年了,在和很多新市民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最深切的體會就是:家境越好的人總是在忙忙碌碌地工作、賺錢,而越是家里情況不好的,“等、靠、要”的思想越嚴重。她告訴記者,社區一直在不間斷地開設一些培訓項目,試圖以這種方式讓新市民轉變觀念,走上再就業、創業之路,但卻很少有居民對這些項目感興趣,他們寧愿租房子。

  將“城中村”改造為城市社區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這就決定和要求必須要對農民加強培訓和教育,使農民能夠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本領,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能夠處于有利地位。政府必須有意識地組織針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逐步改變農民落后的文化素質和小農經濟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不斷培育現代文明意識、風險意識與競爭意識,改變新市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地位。

  也只有農民的社會觀念、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融入城市,才不至于成為有錢的窮人。

  D  讓剩下的土地利用到極致

  在城市化進程中,改變的不僅有農村的面貌、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更影響著基層社區管理者的思想意識。

  幾乎所有受訪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們,都在借著自己擁有的土地優勢,構想著社區未來的藍圖,且思維都已跳出原有的思考邊界——我們擁有的不多,我們還不是很富裕,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我們僅擁有的資源,在創造價值上發揮到極致,像聞名全國的華西村那樣、像甘肅的五里鋪村那樣、像蘭州的光輝村那樣,以嶄新的眼光促進村社區的發展。

  宋家灘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和平說:“我們正在尋找城中村改造的戰略合作伙伴,推進城中村改造步伐。當完成城中村改造之后,宋家灘社區將進一步整合社區的既有資產,并采取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成立社區自己的股份有限公司,居民人人是股東,并成立董事會、選出董事長,來進一步管理集體資產,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將其轉化為社區的福利和未來的建設。”

  北面灘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毓寶介紹,目前他們已經成立了蘭州北面灘商貿有限公司,未來將抓住城市化建設機遇,做強做大村辦企業,借著黃河風情線北面灘段的開發,在北面灘村社區第二新村建設村辦的賓館、酒店,拉動村社區集體經濟的增長,開拓村社區居民就業門路。

  這不由得讓記者想起本報7月20日刊發的《雁灘八成以上新市民仍以租房為主業,蘭州合慧經濟研究機構提出——借鑒“華西村”模式打造新雁灘》中所提及的:單家獨戶的“小農”生產只能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不是通向共同幸福的根本出路。縱觀華西村和光輝村的發展之路,走集體經濟道路(或土地資源規模經營、新型農業合作化經營)是當地人民實現共同幸福的根本原因。

  而目前雁灘基層的領導者已經在因時因地制宜地借鑒著“華西村”模式,創造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