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趨勢
時間:2011-08-08 15:26:37
來源:中國城市發展網 作者:盈廣耀
從世界各國城市化的演進過程來看,城市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城市發展內在機制的作用下,未來中國的城市化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1.城市化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從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來看,中國城市化正處于中期加速發展階段,按照城市化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化水平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表明,城市化率的變化軌跡近似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這一曲線將城市化進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1)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城鎮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這一階段,工業化依靠有限的農業積累起步,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有限,農村勞動力主要流向少量的工業部門和工礦產業聚集區,城市化的增長速度緩慢。(2)城市化中期:城市化水平在30%~70%。這一階段,工業化高速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促使城市快速發展。筆者認為可將此階段進一步劃分為城市化中前期和城市化中后期兩個階段。①在城市化中前期,即城市化水平在30%~50%,由于工業化規模和范圍的迅速擴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城市化進程呈逐步加速的態勢。②在城市化中后期,即城市化水平在50%~70%,隨著產業結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工業的就業彈性下降;同時由于產業結構的轉變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城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勞動力更多地被服務業領域所吸納。勞動力的轉移由以工業為主逐步向以第三產業為主轉變,城市化進程呈逐步減速的態勢。(3)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這一階段,工業化進程基本完成而進入后工業化階段,新增勞動力主要為第三產業所吸納,由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已基本完成了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為城市所吸納,城市化速度趨于緩慢。進入高度城市化以后,一般在70%~80%,城鄉人口基本穩定,城鎮人口比重的增長將處于停滯狀態。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開始進入中期階段,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1995~2007年城鎮人口比重由29.04%提高到44.94%,年均遞增1.3個百分點。按照城市化的階段性發展規律,未來城市化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直到城市化率達到70%以后,城市化水平才會進入緩慢增長期。同時,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將為城市化較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從根本上說,是由經濟發展所決定的,經濟發展是城市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動因。國內外許多研究都表明,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呈高度的正相關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中國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后,未來國民經濟仍具有持續較快增長的條件和潛力。因此可以預見,未來20年中國城市化整體上仍將處于快速的數量型擴張階段,這也是中國社會結構變動劇烈的時期,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傳統社會將轉變為以城鎮人口占多數的城市社會。到2013年前后,全國城市化水平將超過50%,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長預計將在1個百分點左右。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將達到60%~65%,在此期間城市化的速度將會有所減慢,但仍會維持較高的水平。此后,城市化速度將會進一步減慢,到21世紀中葉,中國將完成城市化過程,進入高度城市化的后現代化社會。
2.城市化發展將更加注重內涵和質量
從發展質量來看,隨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中國城市化將由數量規模擴張型為主的增長,向數量規模擴張與城市功能內涵提升并重的發展轉變,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產業的升級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現代化是中國城市化面臨的又一重要歷史轉折。
按照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在不同發展階段,城市化特征和主要任務不同。在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主要表現為人口向工礦區的聚集,城鎮數量少,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匱乏,城市職能結構單一。在城市化中前期(城市化水平在30%~50%),城市化主要表現為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膨脹的外延式發展,即城市化“量的擴張”。在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在50%~70%),城市人口比重超過農村人口比重,社會經濟的發展開始從傳統農村社會步入現代城市社會。城市在外延擴大的同時開始了內涵的發展,各種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和城市職能結構更加完善,城市生活方式等無形城市化內容逐步向廣大農村地區滲透。城市化主要表現為城市內涵的提高,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延伸。在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發展的重點是城市綜合功能的提升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城市社會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城市職能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城市化主要表現為城市的現代化,以及城市文明的廣泛普及、城鄉社會發展的一體化。
城市現代化是城市化必然要經歷和完成的一個過程,是城市自身運動的高級階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級形式。中國目前的城市化主要還是數量和規模的擴張,表現為城鎮人口和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但是隨著各級城市規模的急劇擴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城市生活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城市發展的重心亟待由規模的擴張轉到數量與質量的并重。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現代化經歷了一個長期、緩慢的發展過程不同,作為后發國家,中國可以借鑒先期城市化國家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城市化是與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共同推進的。只要抓住機遇,采取正確措施,中國的城市現代化完全有可能與城市化進程同步推進和完成。特別是,科學發展觀在城市發展領域的貫徹實施,必將全面提高城市化的發展質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法,推進科學發展,中國城市將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從全國整體上看,2007年城市化水平達到45%,正處于城市化的中前期,盡管未來一段時間,城市化的數量型擴張還將持續,但城市發展的質量也將提高。中國地域廣大,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城市現代化的步伐將有所差異。目前,大城市已率先向現代化邁進,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已具備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基本條件。而從區域來看,東部地區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近年來城市發展的內涵和質量已有較大提升,城市現代化的步伐正趨于加快。在城市化水平超過50%以后,估計中國城市數量的擴張速度將有所放緩,城市質量和內涵的發展將成為城市化的重心,而沿海城市、中西部大城市將向全面現代化邁進。到21世紀中葉,中國將完成城市現代化建設。
3.城市化的區域發展差異將長期存在
從城市化的區域發展格局來看,受自然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未來中國區域城市化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仍將持續。
分析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城市化水平的區域變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是一致的。改革開放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城市化速度因此明顯相對較快,大幅領先于中、西部地區,全國城市化的重心無疑是在東部沿海地區。進入21世紀以來,東部地區的城市化速度開始有所降低,由1990~2000年的年均提高1.52個百分點,降低到2000~2006年的1.46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則進一步加速,分別由年均提高0.93、0.79個百分點提高到1.38、1.17個百分點,與東部在速度上的差距在減小。這一方面是得益于在西部大開發和促進中部崛起的政策扶持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東部沿海地區流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總人口的基數。
考慮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差異,東部和東北地區城鎮人口比重已超過50%,進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化速度將逐步放緩,進而轉向內涵、質量型的發展過程;而中、西部地區21世紀初城市化率超過30%,目前也僅為36.53%、34.56%,剛進入城市化中前期,城市化速度在逐步加快,數量、規模的擴張是城市化的重點。同時,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由東向西的梯度推進,將為中、西部地區加快城市化速度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條件。在2020年前,東部地區仍將是人口城市化的主要區域,但在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擴散和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引的雙重影響下,中西部地區城市化速度將隨之加快。2020年東部地區城市化率預計將超過65%,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率預計將分別達到55%和45%以上。如果僅從城市化率來看,可以預見,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將在將來的某個時期開始逐步縮小。但是,城鎮密度和城鎮人口仍將保持從東到西梯度分布的格局,特別是在城市經濟規模和現代化水平上的整體差異將始終存在。
4.城市群將成為城市化的主體形態
從城市化的地域發展形態來看,中國城市化將形成以城市群為核心的空間組織結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化的空間組織結構不斷發生著變化。城市群的形成與發展,是現代城市化進程的重要特征,也是21世紀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是由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的。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的集聚與擴散機制促進城市化的空間形態不斷變化。在城市化的不同發展階段,區域內城市發展的空間組織形態是不同的。一般由最初的獨立分散結構向單中心結構、多中心結構演化,最終將形成區域空間一體化的網絡結構。(1)在城市化初期,城鎮數量較少,規模較小,且功能較單一,彼此間的相互聯系較弱,區域城鎮呈零星的點狀分布,處于孤立、分散、封閉狀態,未形成城鎮等級規模結構。(2)在城市化中前期,城市集聚效應明顯,處于加速集聚階段,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大城市在其較強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驅動下發展迅速,城市規模急劇擴大。這一階段以非均衡的中心城市極化增長為主要特征,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形成典型的核心一邊緣結構。(3)在城市化中后期,隨著大城市輻射擴散效應和中小城市集聚效應的增強,次一級中心城市在條件較好的地區興起,并形成新的核心一邊緣結構。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一過程不斷循環,多個不同層次的核心一邊緣區相互作用,形成區域發展的多核心結構。這一階段區域城市得到普遍的發展,大中小城市的聯系日益緊密,城鎮等級結構趨于完善,形成較為松散的城市群體結構。(4)在城市化后期,區域城市化水平和城鎮密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不同等級城市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相互交織的作用下,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區域各組成部分融為一個有機整體。這一階段區域城鎮體系不僅具有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而且具有相互依存的城市功能結構,呈現網絡化的區域空間結構。
城市群是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區域城鎮體系趨于完善的重要標志。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群雖然大多處于形成階段,但成長迅速。未來幾十年,在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鎮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城市群形成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其集聚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全國以城市群為核心的區域發展格局將基本形成。首先,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的持續炔速發展,將加快城市的集聚與擴散過程,城市間、城市與區域間的聯系將更緊密,從而必然加速全國不同層次、規模城市群的形成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群將成長為成熟的大都市帶,中西部城市群將進一步形成并趨于成熟。其次,隨著城市群所形成的區域集聚效應日益增強,未來城市群的集聚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從內部看,城市群仍有經濟、人口進一步集聚的巨大空問和潛力,以多個大中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仍將是吸納產業和人口的強集聚體;從外部看,城市群是一個開放的地域空間,隨著核心地區與周邊腹地的聯系不斷緊密,邊緣地區城市將越來越多地融入城市群中,城市群的空間規模也將隨之擴大。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帶的六大城市群,隨著沿海大通道的建設,將連為一體,形成中國沿海巨大城市密集帶。第三,隨著城市群的成長壯大,中國經濟將越來越偏重于各個城市群,城市群在全國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將更加突出。 摘自《中國城市發展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