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 題:保障房建設:百姓更期待數字背后的“實在”
從34%到56.6%,短短一個月時間,全國保障房開工率的大幅變動引起多方關注,讓人欣喜,也不乏擔憂。欣喜也好,擔憂也罷,人們真正期待的是:數字反映的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進展,保障房建設能夠在真正的共識中扎實推進。
客觀講,今年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保障房建設的起步階段,面臨著融資、土地、管理等許多急需破解的實踐難題。能在6月底達到56.6%的開工率,著實體現了各地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視,成果實屬不易。
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在中央堅決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各地是否存在玩“數字游戲”的危險和唯數量至上的現象。比如一些地方只為完成指標,把整治環境的一些拆遷安置房也納入保障房范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導致保障房質量不過關等等。這些做法看似帶來了表面繁榮,卻著實與保障房建設的實質要求相差甚遠。
保障性住房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公平、維護和諧的一件大事,必須扎扎實實予以推進,容不得任何形式的投機取巧乃至湊數、偷工減料行為。當前,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已經在保障性住房建設實踐中摸索出來。比如建立“綠色通道”加快行政審批效率,避免趕工期和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的矛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施工現場監管人員不足與監管工程量大的問題等。克服困難,創新工作機制,就能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最終結果不只是體現在數據上,更要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一棟棟合格住房上;保障性住房完成的比例,不只是體現在政府的工作總結,還要獲得群眾的好評和認同。這樣的工作,需要扎扎實實的精神,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