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和目的,人口發展是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陽泉市積極貫徹國家各項人口發展政策,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問題,人口總量低速平穩增長,城鎮化水平穩步推進,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呈現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人口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一)人口總量小幅增長
根據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19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為141.75萬人,較上年凈增0.31萬人,增量比上年減少0.25萬人,是近年來人口凈增最少的一年。
(二)人口自然增長明顯下降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初的2016年和2017年,育齡婦女生育二胎的意愿基本釋放,人口出生率達到高峰,分別為8.87‰和9.46‰。但隨著少生優生思想的普及、生育后生活負擔的加重,2018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9.16‰。到2019年全市出生人口為1.18萬人,比上年減少了1124人,人口出生率為8.33 ‰,比2018年下降0.83個千分點,比2017年下降1.13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 8643人,死亡率為6.1 ‰,比上年提高0.8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2.23 ‰,比上年下降1.7個千分點,近十年來首次低于3‰。
(三)總人口性別比繼續保持平衡態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男女平等意識更加顯現。2019年,全市男性人口77.28萬人,女性人口69.47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50.99%、49.01%,總人口性別比為104.04(以女性為100),比2018年提高0.77,總人口性別比處于合理區域。
(四)城鎮人口規模繼續擴大
近年來,陽泉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城鄉融合發展提速,新型城鎮化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141.75萬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98.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2萬人,城鎮化率達69.48%,比上年末提高0.99個百分點,繼續位居全省第二位。城鎮化率的提高對改善人居條件,協調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全市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人口自然增長比率偏低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雖有上升,但并未對人口增長起到十分明顯的提振作用。2019年,全市自然增長人口為0.32萬人,比上年減少0.1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2.23 ‰,比上年下降1.7個千分點,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根據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5-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保持在8.2‰至9.2‰之間;死亡率保持在5.1‰至6.2‰之間,處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狀態,人口自然增長緩慢。預計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位運行將成為常態。
(二)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全市老年人口比重逐年提高,勞動適齡人口總量減少、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陽泉市60歲以上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16.3%,比2010年上升2.87個百分點;近幾年的人口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這個比例還在上升。在人口總量得到一定控制后,人口的結構性問題逐步顯現,成為今后全市人口面臨的主要矛盾。雖然生育政策的調整使少兒人口略有增加,會延緩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但很難改變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三)市民化發展進程相對滯后
“市民化”就是要讓進城的農村人口享受跟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市民待遇。2019年末,陽泉市戶籍人口13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74.13萬人,戶籍城鎮化率為56.09%;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比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低13.39個百分點。近幾年雖然常住人口城鎮化發展較快,但就地轉變的戶籍城鎮化并未得到同步發展,人由“鄉村”到“城鎮”的轉變還沒有實質化完成,且沒有充分享受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
(四)社會化“養老育幼”產業發展滯后
隨著生育二孩政策的放開和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年輕一代生活壓力明顯增加。一方面要面對高昂的育兒成本,另一方面要應對“少子化”的養老負擔。與此同時,社會化幼兒托育機構及養老產業體制與市場經濟和當前社會要求不相適應。市場需求大,但專業的機構及從業者嚴重缺失,造成服務標準低、消費價格畸形,造成入托難、入養老院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三、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建議
未來幾年陽泉市人口發展預計將呈現人口總量緩慢增長、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人口的結構性問題突顯、老齡化進程繼續加快的趨勢。面對新形勢,全市應提早做好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統籌規劃。
(一)促進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積極采取措施解決群眾反映迫切的生育、養育子女中面臨的困難。加強對青年一代婚姻生活和價值觀的引導,加強新型家庭文化宣傳,構建家庭友好型社會,建立以生育支持、兒童發展、家庭教育指導、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為主題內容的家庭政策。支持各類托育服務發展,增強家庭養老撫幼功能。消除女性就業歧視,落實生育保險和生育津貼等政策。
(二)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
醫療保障對于老年人是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醫療福利保障,降低藥品價格,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對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僅治愈率低,而且病程長,經常會伴有功能性方面的問題,所以更需要醫護人員長期的醫療照護。同時對老年人的醫療保障,不但要為其提供醫療技術的指導,更要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真正去關懷關愛老年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醫療機構人員更需要加強對老年群體健康知識的宣傳,以老年群體常見病為主要內容,更具針對性向老年群體普及老年保健和衛生科學知識,加強對他們的健康指導。同時積極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對他們的生活行為也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從而加強對老年人的醫學人文關懷。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注重質量的均衡發展
新型城鎮化不是物的城鎮化,而是人的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是通過加快戶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居住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農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進展的重要體現,要注重數量和質量的均衡發展。加速排除政策和體制上的障礙,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新市民進“城”的同時,努力解決這些新市民的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問題,讓新市民與城市經濟、社會保障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四)積極應對“養老育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政府一方面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老齡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大家轉變養老觀念和方式,大力推進“社會化養老”模式,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鼓勵社區居家養老,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支撐;另一方面要積極解決學前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問題,推進三歲以下嬰幼兒托幼機構的建設,加強月嫂、嬰幼兒看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社區、社會組織、企業共同參與發展幼兒托育事業。同時,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育幼服務業發展,加大該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探索新的產業政策,促進養老育幼產業的全面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