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林: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均友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這些年我一直從事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由最開始的信息系統集成和環保領域,近幾年延伸到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和智慧城市等方面,關于城市規劃問題我以前沒有做過專門研究,我今天主要是來學習的。就“中國的城市是多了還是少了”以及衍生出來的一些問題,各位專家已經做了很多探討和講解。在這里,從我個人的角度,以及專家們分享的內容,談一下個人體會和感想。
總體來看,我覺得城市的多和少實際上與經濟的發展階段、發展規模、發展程度相關,城市發展有自己的規律,不應該用行政手段強制推動和壓制城市發展;政府要考慮的是城市發展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需要、與人民群眾利益是否一致,這也是城市發展的目標。至于自由遷徙受阻、戶籍制度,則限制了城市發展。
過去城市化發展有什么規律?隨著技術的發展,城市化的發展規律會不會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就我接觸和研究的領域,如智慧城市、區塊鏈技術、現代農業等,各種技術手段在城市化發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對城市化發展的模式會產生什么影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現在關注和研究智慧教育領域,我們推出了一個教育巡視管理系統——它以縣區為單位,能夠把一個縣區內義務教育的所有學校每堂課實時錄下來,如果有學生在課上沒聽明白,可以回家繼續學習,同時也可以學習本縣內其他任何一位優秀教師的課堂錄像。我們當時考慮的是,這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的公平問題,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甚至可能解決目前一些城市的學區房現象。這是技術進步對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影響。
還有從共享單車到遠程醫療、共享醫療等等,這些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實際上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得未來的城市發展模式與現有的城市發展模式發生變化。從技術發展角度看,我的理解是,城市有些公共服務需求已經弱化。比如城市堵車問題,今天的共享單車以及共享汽車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我認為有可能發展到沒有或者很少有私人汽車,最終實現交通工具共享的狀態。在自動駕駛領域,全球各大公司已經累計投入了至少幾百億美金,但是前不久,百度公司免費公開自動駕駛技術,將此項技術完全共享。等到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以后,再共享汽車,那么學駕照和買車都不再需要了,城市汽車擁有量會大幅減少,那時城市的交通和空氣狀況就能得到很大改善。這又是技術發展對城市化發展影響的一個例證。
在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糧食安全問題從技術上說應該不再是問題。我們現在研究的現代農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比如設施農業,可以實現在城市屋頂種菜,現在的設施農業技術能使其產量提高到10倍甚至15倍,直接解決城市居民蔬菜供應,并能部分節約中國耕地的使用量。而且,設施農業的生產成本并不是很高,設施農業的產品有條件進入普通百姓家,并能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
當技術手段能滿足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時,人們為什么一定要留在城市中心呢?到那時,技術發展對城市發展模式會產生直接影響。
最后,從一名技術工作者的角度出發,我在設想,城市發展應該不只一種模式、一個方法、一條路徑。另外,對于城市發展的眾多指標,是否存在一種衡量體系能夠指導城市的發展?這也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