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出版社總編輯
作為出版界人士,我今天主要是來學習的。剛才各位專家的發言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深受啟發。中國的城市是多了還是少了,如何定義和界定是個重要問題。
“天之道也,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也,損不足而益有余。” 我們學者研究問題離不開中央的政策,包括十八大以來講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我的理解是:前四點基本是講動力,講條件,講怎么實現,其最終的目的是共享,也就是說,五大發展理念都要落實到共享上。
具體到城市化這個命題上,就要求我們城鄉統籌,避免此消彼漲。而當今的現狀是:城市發展了,農村勞動力外流了,主要剩下“386199”部隊和土地,導致了很多地方農村的衰敗;大城市周邊隨著產業轉移和房地產開發相對繁榮起來。就此來看,我們沒有實現共享的目的。
在城市化中,建設宜居的城市是實現共享的要求之一。什么是宜居?一個宜居的城市、宜居的社會,不在于培養出了多少富豪,而在于還存在多少窮人。
創新驅動也是實現城鄉統籌和共享的重要方法。人民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本獲圖書大獎的書,它主要介紹了貴州省一個貧困村如何建成小康示范村的過程:該村抓黨建,抓扶貧,創新形式,不拘一格,將經營權、所有權、承包權分離,發展金融……這就是典型的農村創新驅動的成果。當今,城鄉發展中都面臨著創新驅動的問題,這也是眾多專家以及出版界所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