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會議指出,要以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核心,完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分行業分種類制定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時間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據新華社4月18日報道)
在2009年12月的廣東連州國際攝影家年展上,自由攝影師王久良以一組題為《垃圾圍城》的作品,獲得了年度杰出藝術家金獎。“垃圾圍城”隨之成為公共詞匯,這種現象帶來的社會危害也引起了輿論關注。
“垃圾圍城”甚至“垃圾圍村”背后,是當前我國依然嚴峻的垃圾處理現狀。《2016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5年我國246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高達18564萬噸。雖然城市垃圾處置率已達97.3%,但由于垃圾生產量連年不斷上漲,垃圾分類仍在試點鋪開的路上,可以說,我國的垃圾處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在這個背景下,大量走私進來的洋垃圾無疑會讓嚴峻的垃圾處理形勢雪上加霜。按照有關規定,洋垃圾是我國明令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但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卻長期遭受洋垃圾走私入侵的困擾。據海關總署緝私局統計,2013年和2014年,全國共查處走私廢物案件312起,查獲各種固體廢物143萬噸。如果任由數量龐大的洋垃圾在我國肆意傾倒,勢必會給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帶來極大隱患。
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對補充我國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但是,與一些有回收循環價值的固體廢物不同,洋垃圾卻有百害而無一利。檢索過往報道,我們可以發現,洋垃圾帶來的危害觸目驚心——
幾年前,曾有媒體報道說,在電子洋垃圾拆解行業聚集的沿海某地,街道上“充斥著各種難聞的氣味,幾乎讓人窒息”;有當地人說,“這里的桶裝礦泉水很好賣,因為外地人幾乎不敢喝本地自來水”;當地超過80%的兒童鉛中毒,婦女的流產率和癌癥發病率也高于其他地區。
該地之痛,是洋垃圾危害的一個縮影。此外,還有拿洋垃圾做食品袋的,有把走私來的舊衣服再次“翻新”,以名牌“外貿尾單”在網上翻倍售賣的;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不少洋垃圾來自國外停尸房及廢品站,有的從尸身上扒下,還帶著血跡……在對環境的破壞和對健康的損害面前,洋垃圾帶給少數人的財富,其實無足輕重。
國家相關部委之前制定了《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對進口固體廢物國外供貨、裝運前檢驗、國內收貨、口岸檢驗、海關監管、進口許可、利用企業監管等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海關緝私部門也在一直加大監管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不過,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徹底打擊和杜絕洋垃圾入境,需要久久為功。隨著日積月累,洋垃圾走私已形成國內外勾結、分工明確、手段多樣、隱蔽性強的犯罪利益鏈條。據海關緝私人員介紹,經過層層轉賣,境外百余美元一噸的洋垃圾,經走私入境后分揀銷售,可牟取十倍甚至數十倍的暴利。受高利潤驅動,洋垃圾走私在一些地方屢禁不絕。此外,打擊洋垃圾走私也面臨后續處理難、走私量刑認定、查扣成本高、執法面太廣等諸多難題,這些都亟須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建設美麗中國和建設健康中國,本質上是一體的。沒有山青水綠的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目標也難以實現。而洋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健康威脅,就是一個值得警醒的隱患。對此,各相關部門應協同合力,堅決貫徹中央要求,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完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不再讓洋垃圾肆虐圍城,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