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垃圾傾倒太湖西山島后,近日,江蘇省南通江心沙農場也發現上海垃圾傾倒。南通海門江心沙農場,盛夏季節,本應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可如今,卻堆起了數座垃圾小山,最高的一處將近五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電器垃圾充塞其中,方圓七八百米的空氣中,散發著刺鼻的臭味。(7月18日中國環保在線)
城市垃圾不能妥善處理,不但污染擴散,甚至取人性命——深圳發生的渣土受納場滑坡事故就是慘痛的血的教訓。
隨著擴城建設,建筑、生活垃圾日益增加,有的城市垃圾悄無聲息的“上山下鄉”,“垃圾圍城”最終演變為“垃圾圍村”。這次上海垃圾兩次下鄉,無論罰款、取締、判刑也好,但最終還要回到城市垃圾處理上來。
城市建筑垃圾的再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再生,可燃垃圾的焚燒發電,城市垃圾全國“一盤棋”異地處理的協調,環保項目,前景廣闊。
以垃圾焚燒為例,有關專家介紹,垃圾焚燒廠需要的用地面積是垃圾衛生填埋場的1/20-1/15,垃圾通過焚燒可減容90%,且每噸垃圾產生的污染僅為填埋的1/50左右。一噸垃圾焚燒可以產生約360度電,目前每度0.65元的上網電價,如果技術過關、運營得當,發電收益就能超過運營成本,再加上垃圾處理費補貼,以及特許經營、收益穩定,垃圾焚燒行業利潤可觀。
但是,任何環保項目也是利弊共同。垃圾焚燒也會產生輕微空氣污染。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它的環保效應是兩利相權之重,它的空氣污染是兩害相權之輕。作為廠址所在地群眾就要顧全大局,支持環保項目的建設,還可以通過經濟補嘗彌補空氣污染造成的人身傷害。如果,大家誰都希望垃圾外運,誰都不愿意接納環保項目,誰都寄希望予“一鬧就停”,只能成“垃圾城”“垃圾村”。
垃圾焚燒廠、污水處理廠等在國外也曾遭遇到民眾恐慌和抵制,但他們沒有回避矛盾,沒有“一鬧就停”,而是經過多年艱苦的與媒體、民眾良性溝通,最終還是平息了公共焦慮。
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在環保項目建設全程互動中,只要堅持“信息公開、操作透明、環境優美、以人為本、真正環保”,污染物排放指標數據公眾可以實時查詢,環保企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并對周邊居民建設健身、醫療公共設施,或補貼電價、垃圾處理費等,公眾還通情達理的,“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總是可以緩解,直至最終回落圓滿解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