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中介小王,現年30多歲,戶口在上海市松江區。小王說他為了幫客戶買房,已經結了四次婚,其中歲數最大的客戶已經70多歲。就這樣頻繁地和不同的人辦理結婚、離婚手續,小王在民政局和房地產交易中心混成了熟臉。(3月28日財經網)
近兩年來,高歌猛進的樓市讓人們望樓興嘆,隨著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出臺,房市成為公眾聚焦的熱詞,也讓人們對于樓市的走向充滿希望,但上海奇葩中介小王卻令人無語
為了幫忙他人購房,30多歲的小王已經結了四次婚,儼然職業婚托。集房產中介與婚托為一體,將中介費與假結婚好處費收入囊中,小王賺得不亦樂乎,而法規風險、婚姻道德卻棄置一旁。
猶記得,去年上海就出現排隊離婚潮。實際上,“中國式假婚姻”在各地都曾出現,多數都與房產相關,只不過在上海這個房價暴漲的著名大都市,為買房而結婚的奇葩中介將“中國式假婚姻”演繹到極致。為了購買房屋,也是為了財富保值增值,一些人無論是假離婚還是假結婚,都無所謂,為自己和后代多購置一點房產,是當下最急迫的事情,感情和婚姻都可以讓道。
然而,在法律上,假離婚就是真離婚,夫妻一旦離婚,所有財產將進行分割,再次購房后產權也是在其中一人名下。也就是說,“中國式假婚姻”存在巨大風險。 近年來,離婚前“假戲真做”離婚后假戲成真的案例并不少見。財富劇增引起家庭不合、子女紛爭的現象也大量存在。我們不否認物質、財富是家庭幸福的支撐,但諸多現實案例告訴我們,金錢數目與婚姻幸福,二者之間并不成正比,人心追求物質的欲望太過強烈,或將顧此失彼,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但話說回來,一味譴責這些假離婚結婚的人們未免過于簡單。這些人已將所要購買的房屋升值空間算得一清二楚的人,也將假婚的利弊看得比旁觀者透徹。例如小王結婚之前雙方都要簽訂合同,合同中寫得很清楚,自己所占的房產份額非常少;還有人提前寫好“忠誠協議”作后盾,防止意外。雖然有的人弄假成真離了婚,但還是有不少人購房之后火速復婚。畢竟多年來的樓市走向一再證明,房子早賣多賺,不買后悔。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多一套房子可以保值升值,可以在這個國際化都市里站穩腳跟,也可以少奮斗幾十年,生活水平得以保障或提高,試問有多少人可以擺脫這巨大的誘惑呢?
依照市場經濟理論,理性經濟人都會追求利潤最大化。當一項政策或市場暗藏巨大的利益,且利遠遠大于弊的時候,人們往往逐利而往,將風險壓縮至最小或者忽略。上海樓市調控傳聞逐漸放大 ,而房子早已脫離居住、安家的原始功能,成為保值增值、超高利潤和不菲身家的代名詞,房地產市場脫離經濟發展水平出現“瘋漲”,勢必激發一些人的賭博心理。
“中國式假離婚”是一場樓市與婚姻的博弈。倘若合理合法又方便的離婚能夠利大于弊或者收獲頗豐,那么,所有的風險提示都是空泛的,所有的道德抨擊也是乏力乃至矯情的,這也是“中國式假離婚”屢屢上演的根源所在。
婚姻是夫妻相守、家庭和睦的法律契約,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發生病毒蔓延,尋找病灶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假結婚的雙方固然應該警醒,但最該反思的是“誘人結婚”的樓市政策和形勢。為什么樓市狂飆式瘋漲,為什么辦實體經濟遠不如建樓炒房賺錢?為什么地方政府不調控被說不作為,但政府愈調控房價愈漲?又是什么導致百姓要在房屋與婚姻之中冷漠地二選一?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說不厘清其中的利益關聯,不打破假婚姻背后的連環扣,“中國式假離婚”在口水與義憤之后還將繼續,這才是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