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若水,歲月如梭。不知怎得,這一陣兒,經常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想起我那親愛的老師們。今日記下,和大家分享。
一至三年級,本村復式教育。我的村子很小,學生很少,同級學生包括我僅有四個人,教學條件非常有限。我和村里的同齡人,沒有上過幼兒園,到了四年級去鄰村讀書時,才知道有“育紅班”,也就是現在的幼兒園。哪像現在的孩子,能快樂完整地享受為期四年的幼兒教育。一至三年級都是在一個教室,由好蘭老師一個人來教,三個年級同處一室一個老師教書,在當時也非常的少見。從早到晚,老師沒有休息的時間,依次給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批改作業,工作十分辛苦勞累。我上三年級時和二年級的學生共坐一條板凳、成為同桌。后來回想總感覺:到了二年級,才明白一年級的內容;到了三年級,才明白二年級的課程。這就是復式教育,今天給孩子說起這些,感覺不可思議、也無法想象。當時,條件雖差,但讀書的時光總是單純快樂美好的。至今仍清楚記得,一個冬日清晨,我們在教室高聲誦讀“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聲音傳出校園,村西頭都能聽得見。
四年級,鄰村上學。如前所述,我們村的學校只能辦到三年級,四年級必須去附近的大村子去上,每天步行來回,單程二里地。到了四年級,我們四個同學才享受到一個年級一個教室兩個老師來教的待遇。語文數學由淑萍老師來教,地理歷史由蘇老師來教。四年級同學不到二十個,來自周圍大小五個村子,相處得那是相當快樂頑皮。春天,大家到郊外移栽剛從果核里冒出新芽的杏樹苗桃樹苗,夜晚捕捉螢火蟲。夏天,到瓜園吃西瓜,用柳條編草帽。秋冬季,玩砸元寶游戲,甩的胳膊老疼。日子是快樂的,學習內容也更加豐富。淑萍老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她鼓勵我們:“我看,將來咱們班誰和誰能考上大學……”。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大學這兩個字,也是我得到的最大鼓勵和暗示。我和趙老師的兒子是同學,他也非常好學。有一天,趙老師當著我的面,對他兒子說“你在學習上比不過他”。當時,我的心里為之一顫。一個來自小村子的學生是非常謹慎小心的,當得到班主任老師的贊揚期許后,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舒展。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
五年級,學區聯中上學。所謂學區,指十來個村子為一學區。所謂聯中,是指學校包含五年級和初一初二初三四個年級(當時小學五年制)。到了五年級,我們又到另外一個村子,上學區聯中。依舊步行來回,單程三里地。五年級有兩個班,每班四十余人,分別有兩個老師來帶,我在二班讀書。兆蘭老師教數學,延濤老師教語文。兆蘭老師,不修邊幅,煙不離手,挺有趣。他曾給我一本黃書皮的數學習題集,都是難題。應用題五花八門,有雞兔同籠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等等,感覺挺有挑戰性、挺刺激,受益匪淺。我上學的路上經過一塊草地,有次放學回家,來了興致,就坐在枯黃的草地上,做起了習題集,一連做出了幾道難題,其中一道是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題,10多個分數混在一起,乍看很頭疼,耐心一算,結果是個整數,算出來后,心里真是那個美啊!兆蘭老師不教語文,但對作文有自己的見解:作文就是東拼西湊,就是好的摘抄粘合在一塊。當時,不理解;今日回想,確實有道理:復制粘貼確實是個基本功,但更是個技術活。他還把親戚給他寫的信拿給我們看,這是我第一次感知什么是硬筆書法的美。延濤老師,感情細膩。有天清晨,看到他在教室外東山墻邊,親自辦黑板報,左手夾了一根煙卷,右手書寫了十來行長長短短的文字。現在想來,那是他自己寫的一首散文詩。粉筆字俊美瀟灑有力,詞語真摯有情:“昨夜,干枯的樹枝從高高的樹梢跌落,把地面敲打得啪啪作響……”。
六年級,鄉中上學。當時小學五年制,習慣稱初一為六年級。1990年,我上六年級,全鄉所有適齡同學都集中到鄉政府駐地中學讀書。六年級共有四個平行班,每班六十余名同學。中學生活頗為艱苦,從此開始住校,40多人的集體宿舍,場景不可想象。無論冬天夏天,都是直接到自來水管沖沖洗把臉。周末放假,期間周三中午再回家一次,帶饅頭咸菜。上周末,聞到母親買來的醬油揮發出的鮮香,感覺非常熟悉,近日醒悟,那是初中上學時吃的醬菜拌醬油辣椒油的味道,那是我們的主食、舌尖上的美味。然而,當時沒有覺得有多苦,因為絕大多數同學都這樣,這可能是集體無意識吧。課程能全部開足,讀書以來,第一次接觸音樂課美術課。課外讀物,幾乎沒有,直至初三,才接觸到第一本課外讀物——《中學生博覽》,真如一餓漢撲在面包上,一口氣讀完,意猶未盡,累的脖子有點疼。秀清老師教我們語文,她中師剛畢業,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讓我第一次領略了什么是語言美。后來得知,她經常跟學新聞聯播的播音員如何發音,自己感嘆:學習不僅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且也可無處不學、無時不學。我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頗得老師的喜歡,老師非常欣賞我遇到難題冥思苦想的樣子。堅持不懈,周而復始,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強大,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整個班級學風很正,真是比學趕幫超的樣子。只要中午天氣晴好,不少同學都會到校園僻靜的角落或是附近趙牛河畔的樹林里復習功課。有段時間,我們班還興起一段自學毛筆書法的熱潮,有模有樣,成績有大有小,非常充實快樂。班級成績自然響當當,我們班的前四名就是全年級的前四名而且都是男生,班級前十五名也僅有兩個女同學,后來秀清老師的妹妹也從其他班轉到我們班來享受美好的學習氛圍,夠強悍吧。
人人都無法超越自己的年代和教育,不能討論其優劣得失。學生時代,如同沒有傘的孩子,努力地向前奔跑,盡管有點艱苦,但總體來說,是快樂充實、豐厚幸福的。清苦的條件不僅沒有阻擋我們學習前進的腳步,反而更加磨練起我們堅韌不拔的意志,樹立起敢于勝利的決心和勇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我們的燈塔坐標、伯樂指路人,她給了我們知識、思維、態度、情感和信心,讓我們發現了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今日,假若自己有一絲一毫的謙虛進取之心,有一點一滴的學識素養,那也都是老師給予的。感謝您,親愛的老師!
時光流淌,真理永恒。記下這段經歷的原本初衷有兩個:一是感恩自己的老師,在那艱苦的歲月里,老師是我們人生的燈塔、成長的引路人,她帶我們閱讀浩瀚的書海,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二是讓自己的孩子了解父輩求學不易,珍惜感恩時代的給予。任何時代環境都有兩面性。當下,孩子們的物質條件充裕豐富,有手機,玩電玩,穿品牌,吃可樂雞翅,愛看明星綜藝類節目,等等。明星的生活光鮮亮麗,令人羨慕,但終不屬于我們,只能看看樂樂而己。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民國那些大文人,讓我們心存敬仰,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享受物質不被物質綁架,喜歡色彩變化但不能迷亂雙眼,不追求新奇驚悚快餐式的東西,堅持“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一真理,扎實做事,認真為人,堅持不懈,積小成大,我們的內心就會更強大,我們眼前的世界才會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