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一個制度緩沖期,從重點環節抓起,逐漸培養民眾的文明習慣,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將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醒和警戒。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工作會上獲悉,駕駛人嚴重交通違法、責任事故信息將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根據信用評定差異予以相應的激勵、警示和懲戒。
傳統意義上的個人征信,主要涉及銀行金融領域,以個人消費信貸為主。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征信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信用記錄等數據。以交通違法為例,深圳等多個地方已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并且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相比于地方,公安部的尺度有所放寬,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的信息僅僅包括“嚴重交通違法、責任事故”,體現了制度的靈活性。不是說輕微的交通違法行為不重要,而是基于一種現實的考量。我國是汽車大國,但相應的汽車文明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交通違法行為還比較普遍,如果所有違法記錄都納入個人征信,數據量太大,管理的成本和難度都會很高。當然,
作為一種制度嘗試,也要考慮公眾接受度的問題,過度激進可能引發民意反彈,畢竟納入個人征信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設置一個制度緩沖期,從重點環節抓起,逐漸培養民眾的文明習慣,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形象點說,個人征信記錄就像是公民的信用身份證。居民身份證記錄的是個人的靜態信息,而信用身份證記錄的則是個人的動態信息。完善的個人征信系統,就相當于建立了一個大數據信息庫,可以實現對社會的量化管理。眾所周知,越是發達的國家,信用程度越高。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簡直就是一個信用社會,信用良好的公民可以享受各種社會福利,而失信嚴重的公民則可能寸步難行。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風險社會。這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很多人強調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而忽視了自由是有限度的,應以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為邊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良性的約束機制,當然也包括法律法規本身的不健全,比如執行難的問題,在社會、經濟等領域,失信行為仍然大量存在,最突出的就是“老賴”現象。也因此,極大地抬高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成本,進而拉低了社會運行的效率。
個人征信系統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把利器。個人征信記錄本身并不會評價一個人的信用好壞,它只是客觀記錄個人信用的真實情況,從而實現對個人信用“定位”的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數目字管理”,不帶主觀評價和偏見,因而能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等級,也更利于別人做出判斷。從熟人社會向契約社會的轉型,信用是核心要素。也因此,打破行業限制,讓個人征信適用更多領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過去只是“一次性”處罰,將之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醒和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