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原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回稱,在鄉村教師的待遇上,中央財政下撥了綜合獎補資金是22.8億元,這個數字超過歷史上的數字,受益教師達到94萬人。將近三分之一的鄉村教師在國家政策的資助下,他們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改善。(據3月9日《京華時報》報道)
國家加大投入力度獎補鄉村教師,直接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這種職業慰藉帶著國家溫度,溫暖著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化解了鄉村教育中的那一屢屢鄉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印發,對于干涸的鄉村教育來講,是一場及時雨,讓人們看到鄉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如果鄉村教育在發展的大潮中淪為鄉村社會的一方“孤島”,這將是一記令人揮之難去的鄉愁。筆者在許多村級學校的走訪中,諸多快要退休的老師不約而同地發出“希望有人接過我手中的粉筆”的感嘆,這確實讓人感到無比的沉重。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教育資源向縣城集約,也帶來鄉村教育的碎片化。現實的鄉村教育狀況是:一方面教師的年齡明顯老化,而且這些教師大多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課轉編過來的,擔崗鄉村教育的主力軍,現正處在退休高峰期;另一方面,新近加入教師隊伍的中青年教師大多不愿意在鄉村執教,因而造成鄉村師資嚴重短缺。
農村教師嚴重匱乏,鄉村教育有空心化的危險。我們不必去責怪一些教師們的“背叛”,畢竟農村教育太辛苦,一些教師逃離農村,有時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去農村學校就等于深陷于“苦?!?,因為進城的路是那么遙遠?。母旧现v,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加劇城鄉兩元化的同時,而教育資源分化、失衡更為明顯。相較農村教育而言,除了中央財政投入外,地方政府投入的資金全集中在縣城教育新區,而剩下給農村教育的只能是殘羹冷炙了。
獎補鄉村教師,作為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重要內容,體現國家對教育的社會良知與責任,也捍衛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對于堅守在鄉村教育的教師來講,是一份遲到但很溫暖的職業慰藉;對于鄉村的孩子們來講,意味著“教育改變命運”仍閃爍著亮光。
從工資待遇、職稱評聘、 教師培訓、崗位流動、教師榮譽等方面向鄉村教師傾斜,喚取鄉村教師的職業理想與追求,進一步增強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獲得感,真正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國家獎補鄉村教師,只是支持鄉村教育的一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快農村教育改革的步伐,全力扭轉城鄉教育資源失衡的勢頭;與此同時,要將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進一步具體細化落實到位,才能真正讓投身鄉村教育的鄉村教師得實惠、安心又順心。惟有如此,最美的鄉村教師才能后繼有人,才能挺起脊梁,堅實地扛起農村基礎教育的重任,勇敢地去化解困擾鄉村教育的那一屢屢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