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敏:農田、農民、政府的天職要“三位一體”
天福園有機農莊主
我在城市長到40歲,之后投身農業15年。15年來,在農耕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農田是什么?在農耕勞作中,我重新認識了漢字,并從中得到啟示。“田”字啟示出農田的天職:“口”中有“十”,表“一方土地”中“陰陽,萬物自生,生生不息”——田是養育生命的一方土地;“田”字也啟示出農民的天職:表陰陽生萬物的“十”重疊于4個“土”之上,顯示萬物之間是和諧而緊密的生命關系,萬物中也包括人——田是人類與自然合作管理生命的地方;“田”字還啟示出政府的天職:大“口”中均勻分布4個小“口”,大口表“國”,小口表“人口”,小“口”井然有序、和諧共融——田是國泰民安的基礎。“田”字啟示出,農田、農民與政府的天職是“三位一體”的:農民的天職是養育民族,土地的天職是養育民族,政府的天職也是養育民族,三者和諧統一才能國泰民安。
第二,農民是什么?《辭海》中的解釋,農民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不包括農奴和農業工人)”。而今天,農民泛指農村出生的公民,包括了農民工,農民企業家,農民歌唱家等。農民是生在農村并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嗎?農田是人與自然合作培育的生命體;若農民只能依靠機械、化肥、農藥才會種地,而失去了與自然合作的能力和愿望,他們是否還能被稱為“農民”?我認為,農民要與自然合作,必須在農田里生活,觀察自然、了解自然,在觀察、了解自然的基礎上管理生命。農民不僅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還是在農田中與自然合作管理生命的人,通過與自然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合作,管理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生命。農民必須保有管理生命的道德,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更不能破壞生命。
第三,農業是什么?《辭海》解釋“農業是利用植物和動物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以取得農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在這樣的認識和理解之下,古老的農耕文明被當代的農業科技替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而我認為,農業生產是一個生命過程。今天,當我們必須面對因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而產生的生態問題、食物安全問題、健康問題、道德問題時,在農耕實踐中,我找到了另一種答案:農業是人與自然合作的藝術,是用生命欣賞的生命藝術,這門藝術需要高超的智慧;農業是人類在土地上耕而樹藝、管理生命的活動;農業是人類生活,人類在農業中可以學會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
15年來,我每天生活在農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歸而反省學習。農田是大自然賦予用來養育民族的土地,農田能否被妥當管理用來養育民族,取決于農田政策,取決于有無農民,取決于有什么樣的農民,取決于政府對農業的管理。這是我15年來的思索與反省,在這個過程中,我熱切地盼望著有人能醒悟,與我同行;我也盼望著,政府能將這一切的關系理順,制定出健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