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洪:新一輪改革要解決雙重任務
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
《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是個不錯的方案,涉及五個主要方面的改革,也吸收了很多實踐經驗和學者的研究成果。我認為,“三農”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涉及到國家治理的深層次問題。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成效很明顯。比如,包產到戶就一舉解決了農民吃飯問題。從2013年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至今,我感到改革的實際成效并不明顯,這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三農”問題是個綜合性問題,體現了現代國家建構和轉型問題。
今天是國家憲法日。我們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憲法的框架下、從建設法治中國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在解決農民問題上,我們現在面臨兩個制度遺產和一個制度缺失。所謂兩個制度遺產,即城鄉二元體制、集體所有制。城鄉二元體制的實質是城鄉制度的不平等、不開放,農民失去了與市民平等的公民權利,失去了向城市尋求就業和居住生活的選擇權利。從農村到城市不自由,從城市到農村也不自由。傳統集體所有制的實質是在迷信公有制的前提下,強制性地廢除了農民的私有財產權利。所謂一個制度缺失,就是以維護公民權利為核心的國家制度建設嚴重缺失。這涉及到現代國家的建構。比如,在土地問題上,我們至今沒有土地法,只有土地管理法。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實行土地私有制的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土地百分之百地實行私有,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美國土地面積中,私有土地占58%,聯邦政府所有土地占32%,州政府所有土地占10%。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公有土地也是實行政府分級所有。我國土地全部實行公有制,且公有制土地所有權沒有實行政府分級所有,這說明我們國家制度建設還很滯后。臺灣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在土地立法上,有土地法,還有一系列有關土地問題的立法,土地方面的法律很健全;再比如在土地所有制上也實行各級政府分級所有。在農民組織上,臺灣也有農會法、合作社法等。
現在,新一輪改革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是要改革計劃經濟體制留下來的一系列老問題;二是要對市場化改革以來產生的新問題進行改革。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新一輪改革的重要特點和難點。新一輪改革要解決面臨的雙重改革任務,核心是要圍繞維護和發展公民權利這條主線進行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既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老問題,又解決市場化改革以來的新問題。首先要馴服權力,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其次要駕馭資本,將資本納入法治的軌道中;最后,要加強基本公共權利建設,實現權利保護的精細化。
總之,新一輪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在民主法治的軌道上,加強制度建設,建設法治國家。要允許農民依法組織起來,人多并不必然力量大,只有組織起來,人多才能力量大。億萬農民只有組織起來,才能產生強大的力量,才能維護和發展自身的權利。以農民為主體并保障農民自主參與的改革,才能維護農民的利益,才能使農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增加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