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堅冰正在加速消融。據報道,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出臺以來,全國已有24個省區市跟進了具體的實施意見。綜合各地方案來看,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標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特大城市則普遍提出“建立積分落戶制度”。但是,戶籍門檻降低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民眾更關心的是降低的門檻會釋放多少改革紅利。對此,各地方案普遍定調為“逐步享有”。
梳理表明,在城鄉二元結構一一打破之后,不少地方的改革方案仍然對權利的分配有所忌憚,唯恐改得太快、動的蛋糕過多,利益沖突會影響穩定。于是,隨遷子女參加中高考、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等“真金白銀”的核心性權利的實現,前邊往往都有“逐步實現”的限定語匯。簡單來理解,就是望得到改革目標的桅桿,望不到改革航船駛向身邊的激流。
循序漸進是我們改革的基本方法論。戶籍改革尤其如此。涉及勞動就業、計劃生育、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多一個人入籍,就意味著多一張嘴吃飯,心急肯定吃不了熱豆腐。可是,既然做出了對民眾更好生活的承諾,那就要盡全力按時兌現,按照既定的目標“反推”“倒逼”出改革的進度與速率。
一個可以觀察的事實是,很多地方“逐步享有”的慢動作,直接受制于財政稅收的下行壓力。這在短期內尚可理解。而放到一個較為開闊的維度來看,這些可能“都不是個太難的事”。比如放開戶籍限制的主要是中小城鎮,現有的房價與教育衛生資源并不算緊張。更何況,人們落戶、就業,教育與衛生,都不是一下子就涌進來的,都是一批一批慢慢介入。并且,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那么多的勞動供給,同樣可以帶來新興的就業機會,增進新型城鎮化的活力創造力。
為什么非要權利的平等?孩子耽誤不得,老人耽誤不得,市場與社會發展的節拍耽誤不得。一些市縣的教育投資,可能差幾棟樓的工期,就輕易把放開中考高考往后“逐步”了幾年。本以為近在咫尺的教育公平,又讓幾批次的孩子輸在了起點上。這樣的悲劇不能再上演了。加大投入力度,讓城市邊緣人盡快融入,享有平等謀求幸福的權利,需要制度與政策共同的加速度。
哪怕風雨相阻,也要風雨兼程;哪怕真有些不得不“逐步享有”的現實艱難,也要秉持住“只爭朝夕”的時不我待。在新型城鎮化的浩蕩過程中,我們砍掉的只是一張薄紙對權利的桎梏,獲得的將是市場經濟賴以為繼的對權利的呵護、對大寫的“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