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更換港澳通行證過程中,因戶口簿上出生地注明是重慶直轄前的“四川省重慶市”,家住廣州天河路的曾先生(化名)遭遇了出生在重慶還是四川的難題。無奈之下,曾先生只好把通行證出生地改為四川省,這才順利換證。
如果說此前“我媽是我媽”式奇葩證明,主要是不同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沒有做到“讓信息多跑路”導致的,那么上述“四川省重慶市”式“奇葩”問題,則完全是由戶籍信息本身的漏洞、錯誤造成的,而且,這種“四川省重慶市”戶口信息漏洞錯誤,依據常理,原本完全就是一種不應該發生的漏洞和錯誤。這誠如曾先生質疑的,“重慶從四川直轄出來這是一件常識”,“為什么戶政或出入境在設計系統的時候不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在1997年3月重慶變為直轄市之前出生的人,可以自動合并同類項,改為‘重慶市’,這對電腦系統來說并不難。”
然而,如此“奇葩”、本不應該發生的戶口信息錯誤,在重慶已直轄18年之后,偏偏還是發生了,而且發生得如此不由分說,不僅迫使“群眾多跑腿”,而且即便是在“妥協”之后,也仍然讓公民不得不付出“變更真實出生地”的代價(由重慶變為四川)。這也就是說,所謂“妥協”,只是辦證公民而非辦證機關的“妥協”,仍是“政府犯病,百姓吃藥”;而且這一“妥協”也并沒有真正糾正公民戶籍信息中的既有錯誤,反而是錯得更遠了。
眾所周知,在我國,戶口簿不僅本身記錄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基本公民信息,而且也是其他許多公民身份文件最基礎原始的信息依據。如此重要的戶口信息,顯然不應該也不容輕易出錯,否則,勢必會為公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極大的困擾,如造成“無法證明我是誰”之類的自我證明困境。
針對各種層出不窮的“奇葩”證明,以及戶口登記管理中的“錯、重、假”問題,此前公安部相關負責人曾強調并承諾,要“充分發揮公安人口信息化優勢,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實現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唯一性”。這種背景下,“四川省重慶市”式戶口信息錯誤仍普遍存在,并給公民辦證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顯然是對此前公安部門承諾的一種考驗,既是對“讓群眾少跑腿”承諾,也是對“戶口唯一性”承諾的一種考驗——如果戶口信息缺乏起碼應有的準確性,相應的“唯一性”勢必會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