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何日能昂首含笑見“陽光”?
時間:2015-08-17 11:01:35
來源:紅網 作者:余祖欣
“環衛工人到附近小區上個廁所,竟然還挨打了!”昨(11日)上午8時許,據市民反映,一名環衛工人因內急到附近一小區上廁所,卻被清潔人員辱罵抓傷。截止到記者發稿時,雙方在派出所調解下已和解,但此事卻引起不小波瀾。一些環衛工無奈地表示,城區部分街道公廁較少,環衛工人如廁不易;聽聞此消息的市民則呼吁,城市美容師的工作本就十分辛苦,應當為他們多提供方便。(8月14日《廣州日報》)
借用廁所反被抓傷,據報道來看涉事環衛工已是滿臉血痕,雖然后經調查證實事發地實為當地某酒店,但造成影響同樣惡劣。在普通人眼中,酒店也好、餐廳也罷,在難尋公廁時借個廁所往往不是什么難事,特別是一些人來人往的自助餐廳,甚至不需打招呼就可以直接使用洗手間。所謂“人有三急”,環衛工同樣需要如廁方便,在毫無合理依據情況下對其大打出手,顯然并不出于實事求是,反倒折射出酒店保潔員的不尊重甚至歧視,筆者不禁疑問,為何“受傷”的又是環衛工?
在中國,環衛工人這一職業何其“尷尬”,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兒,收獲與付出卻往往不成正比:大年夜闔家歡樂,環衛工卻在清掃成堆的鞭炮碎屑;夏日炎炎蒸騰,環衛工卻須堅持作業……出力疲憊倒在其次,“中國式”環衛工卻往往要承受著身體心靈的“雙重勞累”,合同無保障、福利欠缺、工資微薄,遭辱罵、歧視甚至毆打的事例更是時有發生,這些可敬的“城市美容師”,已然徘徊在社會職業的最邊緣。
誠然,尊重與幫助,活在紙上與嘴邊最是無益,刷新微博,時時可見“不扔鋒利碎片”的呼吁,打開新聞,又見老板招待、企業獎勵、領導幫扶。對環衛工尊重、憐憫的倡導,已然傳遍了每個角落,然而現實卻以其獨有的“骨感”姿態,讓大多數環衛工只能在人們的幻想中“挺直腰板”,一些本就應保障的權利成了“奢侈的擁有”。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社會層面集中反映在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上,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環衛工人的職業需要得到每個人的切實尊重,更需實實在在獲取應得權益。“窮”與“臟”是事實,附于其上的卻不應是歧視而是關懷與尊重,若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一味向前沖刺,對于社會底層的職業人群卻不作“兜底”,如此進步,難服公眾。
要使環衛工這一職業真正“站起來”,首要就是對職業的保障。對于環衛工的職業保障,就是應當予以“正名”,或為編內干部,或為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員工,“薪”、“險”、“金”皆能符合一定標準,這才像話。再有,法律應為環衛工提供最堅實的保障,現如今,對環衛工污蔑、辱罵甚至毆打,成本之低令人汗顏,對于一些可能有損環衛工權益的行為,法律也依然沒有明確、詳細的規定和懲處細則,實踐起來也稍顯無力,對比香港及一些發達國家來看,法律保障確實亟需加強。
還有一點也須注意,對于環衛工的關懷、救助、尊重,再不能說在嘴上、實踐與網絡之間。恰如報道中所述,“希望有更多場所向環衛工免費開放廁所”,類似這樣的呼吁應著力發酵、積極倡導,拓展出“不亂扔垃圾”、“盡可能提供各類幫助”等形式,發動社會各方力量促其形成道德壓力,使更多人參與其中,由“治”到“防”,真正做到關心、愛護與尊重。
環衛工人用辛勞與汗水換來了城市的整潔與美麗,其辛勞實舉,無須贅言。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人,再不能匿藏于社會的陰影之下,于個人、于社會、于國家,環衛工一日不抬頭昂揚,改變與進步便一日不能停下。盼只盼,有朝一日環衛工人能真正“平凡”起來,昂首含笑,沐浴國家、社會、公眾的暖心關懷,真正站得穩、行得實,與其精心清掃的城市一般“靚麗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