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的留守兒童多達26萬人。2012年11月,5名兒童悶死垃圾箱。今年6月,4名兒童服毒身亡。8月4日,兩名兒童家中被殺害。畢節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問題引發普遍關注。
畢節官方今年7月末回應輿論稱,要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障礙,計劃在這個暑假培訓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3000余人。1996年,深圳開始對口幫扶畢節,共支持畢節項目778個、安排各類幫扶資金4.65億元。專家認為,解決畢節等地的留守兒童問題,也需要增強當地家長的家庭意識。(《南方都市報》8月11日)
歷史上,畢節改土歸流改革推行較晚,徹底完成遲至清初,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融入以貴陽為中心的貴州文化、商業、政治系統。地形交通條件也妨礙了畢節與周邊瀘州、遵義、宣威等城市發展經濟文化往來。當然,融合、交流程度不高,也使得畢節原有的民族文化形態,包括文化建筑遺址、傳統民族工藝等被較為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1988年,國家批準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1996年深圳對口幫扶畢節。截至去年,畢節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實現了顯著提升,躋身貴州第三位,但增長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限于畢節地級市駐地的七星關區,以及緊鄰市區的部分區域,距離市區較遠的下轄縣的鄉村,發展依舊落后。
在清代,原先由畢節管轄的永寧縣(敘永縣)劃歸四川瀘州,建國后,水城縣也從畢節劃歸新成立的六盤水市。敘永縣和水城縣的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失去這兩個縣,使得畢節不僅減少了地方財政收入,而且也很難實現剩余勞動力的就近轉化。
因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民族文化形態的較為完整保留,畢節的旅游資源豐富,擁有一個5A級景區和多個4A級景區,開通了至深圳等國內多個城市的直飛航班。但畢節并不善于開展城市營銷和旅游推廣。
畢節的發展困境,部分縣城及鄉村地區深陷貧困,這正是造成大批青壯人口外流并因此出現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由政府及公益組織發放營養午餐,在寒暑假開展支教行動,對貧困家庭、多子女家庭給予經濟資助,在當地中小學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這些舉措肯定都能夠發揮一定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筆者以為,國家有關部門,以及作為對口幫扶城市的深圳,都有必要改善創新對畢節的幫扶發展,讓當地居民擺脫貧困,促成勞動力回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這也將為企業、社會資本找到新的盈利空間。有關部門可協同公益組織、創意行業企業,深度考察畢節的民族文化形態,創造合作方式,讓畢節地區的民族文化走出深山,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崗位。有關部門還可組織本地的旅游開發企業、投資機構,就開發畢節旅游資源與當地官方合作,培訓當地戶籍居民,幫助當地開展城市營銷和旅游推廣。像深圳這樣的城市,還擁有豐富的扶持創業、創客發展經驗,也可通過輸出這方面經驗和激勵政策,帶動畢節當地居民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