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污染,肆虐鄉村”一詞在網上搜索,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令人痛心的消息:《內蒙古正藍旗:工業污染緣何肆虐美麗草原》《山東肥城食道癌肆虐 大汶河污染疑為禍手》《湖南株洲寡婦村重污染:男人多因癌死亡 孩子血鉛超標》《霍元甲故里(天津精武鎮)遭嚴重化工污染:魚蝦盡死居民出逃》《福建霞浦畬鄉皮革污染肆虐 濃煙滾滾污水如墨》《常州東方特鋼 多重污染長期肆虐 村民長期閉窗生活》……這不過是近兩年來媒體披露的部分鄉村現狀。今天刊登的讀者來信也進一步印證,如今的工業污染惡魔般地肆虐于從南到北的一些鄉村,污毀田園,為害村民。它危害、威脅的不僅是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甚至包括農民的健康和生存。可以說,這是多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所付出的最慘痛的代價。
痛定思痛。當唯GDP是舉的惡果日益顯現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冷靜地思考一個問題:發展經濟到底是為了什么?難道不是為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嗎?如果百姓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生產、生態環境都不復存在,那么這樣的發展還有何意義?漁利的不過是少數利欲熏心、攫取功名利祿者罷了。
不能不承認,近一二十年來,工業污染從城市向鄉村大規模轉移,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突入鄉村,打破了鄉間原有的自然秩序與生態平衡。許多鄉村,青山綠水為煙囪污水所替代,清澈見底的池塘變成了臭水塘,昔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鄉間美景,如今只能在詩句中尋找。物質生活提升了,美好家園卻消失了,鄉里人就這樣生活在尷尬的境況中。城里人的生活也因這美麗田園的消失而變得惴惴不安:什么樣的食品、果蔬才是無污染的、安全的?一些人逐漸明白了:鄉村不只是農民的鄉村,而是國人的鄉村;工業污染向鄉村的大規模轉移,吞噬惡果的盡管首先是農民,但絕不僅僅是農民,而是全體國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還麻木不仁,對這遠離自身抑或近在咫尺的污染不聞不問。
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已出現在頂層設計中,表明鄉村污染問題已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如是說。
不能再讓工業污染肆虐鄉村!今天的讀者來信再次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