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糾紛的背后,不只是城市運輸行業的利益博弈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從邏輯上來說,中產階層和專車公司不僅僅是供需關系,同時是利益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
前兩天坐了一次專車,同樣的路程價錢是正常出租車的兩倍。但是,我上車的地方很偏僻,很難打到出租車,出租車沒有用軟件叫到,所以,就打了專車。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專車之所以存在并獲得用戶的支持,就是因為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一個是對高品質乘車服務的需求,一個是解決了打不到出租的問題。
所以,當前兩天,廣州執法部門突查Uber廣州總部的消息出來后,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傾向了Uber這邊。從法律上來說,Uber廣州缺工商登記,涉嫌非法運營,被查無可厚非,但是,輿論卻普遍將此視之為對Uber的一種選擇性打壓,一場“專車保衛戰”隨之掀起。
在此,我不太想繼續談談什么法規的落后與陳舊問題,而是想說說,為什么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專車就獲得了這么強大的用戶支持,查禁專車究竟得罪了什么人。
盡管,有的專車打出了“人民”的旗號,但是在時下中國,其現實的模式本質上還是“來自中產,服務于中產”。一方面是因為專車的車主往往來自城市中產階層,而專車較高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也往往使中產階層成為其主要消費人群。
而這次Uber被查又把專車之爭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私家車運營、拼車合法化的問題,終于圖窮匕見。去年,交通部針對專車公開表態之后,政策算是給各專車公司開了一道口子,但是,私家車運營仍然被視為非法。
不過,專車公司并沒有停止對“政策底線”的沖擊。Uber推出了“人民優步”拼車計劃,滴滴打車等也推出了拼車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的打車費用,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私家車主進入。在經歷過打車、專車之后,拼車才是真正地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顛覆。
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國的私人汽車保有量12584萬輛。廣義上來說,專車公司背后存在著一個1億多人口以上的支持者蓄水池。盡管,Uber為其拼車計劃設定的門檻是10萬元以上車型,但是,也仍將意味著有大量的中產人士既可能成為專車公司的用戶,也可能成為他們生意上的伙伴。
通過拼車模塊,專車公司和城市的中產階層實現了需求和利益的捆綁。而查禁或者打擊專車,對很多中產來說,不只是意味著不方便,還意味著失去了拼車賺錢的可能。
如果我們看到,在專車軟件的背后,站著的是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那么輿論場上的反應就不難理解。目前這個階層是各個城市、單位、公司的中堅,順應時代潮流,接受和創造互聯網等新應用的能力超強,更關鍵的是,他們已經在當下社會各個輿論平臺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也是目前中國社會的主流人群。
專車糾紛的背后,不只是城市運輸行業的利益博弈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從邏輯上來說,中產階層和專車公司不僅僅是供需關系,同時是利益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這也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中產階層的興起帶來對舊有政策、利益格局的沖擊。這個時候,繼續打壓是不明智的,關鍵是政策的制定者需要順應未來和主流,對專車進行規范和管理。
□于德清(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