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清明節假期迎來祭祀高峰,吉林長春某公墓墓園,掃墓者祭祀逝者后留下鮮花,酒瓶,塑料袋等大量垃圾。殯儀館門外一處殯葬垃圾存放點,堆滿了塑料祭祀用塑料鮮花,垃圾面積有上千平米,堆放在路邊影響道路通行。(4月5日《人民日報》)
清明節還沒有結束,許多地方已經爆出了垃圾遍地的消息。吉林長春公墓墓園塑料鮮花滿地,垃圾成山;烏魯木齊市東山公墓垃圾超過50噸;海南海口一墓地變“焚地”,濃煙滿山等等。這些似乎已經成為了全國每次清明節各地的“節日通病”。
清明節掃墓祭祀有獻花、燒紙錢、敬香等習俗,再加上很多祭祀的地方環境衛生設施不健全、人流量突然增加、環境衛生設施分布不合理、環衛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遍地垃圾現象的發生存在不少客觀原因,但這些客觀原因絕不能成為某些人亂仍垃圾的借口。2014年的武漢高校風箏展后,一片垃圾都沒留下,大家自覺主動的將廢紙、礦泉水瓶等全部拾進垃圾袋帶走。
亂仍垃圾在我們的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可以說不管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可能都會見到。但在國家提倡清明節文明祭祀,各地廣泛宣傳動員且環衛部門又不斷維護清潔的情況下,仍然頻頻爆出遍地垃圾的現象,其背后折射出的公眾環境道德素質低下、亂扔垃圾的不良社會風氣不得不讓人憂慮。
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們已經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時刻威脅著我們的生存,雖然國家已經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但環境質量還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單靠政府部門解決環境問題可謂杯水車薪,迫切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到環境治理與保護中來。
一個人不注重環境衛生,亂扔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可能不大,但因為環境道德素質低下、保護環境意識不強而形成的不良社會風氣所帶來的群體性亂扔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那就無可估量了。所以,環境道德素質低下已經成為我國環境保護的一大障礙。
公眾道德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國環境保護法已經頒布20多年了,而且之后又經過了多次修改,公眾的環境道德素質卻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不是國家對環境不夠重視,而是政府對公眾在保護環境的行為上執法不嚴、處罰無力。
懶于清理、跟風從眾,可以說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心里都會有一些陋習和惰性。在個人的道德水平還沒有得到全面提升、觀念尚不能根本改變之前,要改變這些不良行為,糾正不良的社會風氣,就需要嚴厲的法制法規來約束。而嚴厲的法制法規,也能倒逼公眾觀念的扭轉,不斷提升環境道德素質,從被動到主動,最終形成愛護清潔、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事實證明,日本、西歐等國家不是一開始國民素質有多高,而是國家對破壞環境的行為嚴厲的懲治讓公眾逐漸對環境保護形成了自覺意識和習慣。
我們在飽受霧霾等空氣污染的影響下同時大燒紙錢進一步污染空氣;生活在到處垃圾的環境下卻掃墓亂扔垃圾破換環境。在缺乏嚴厲的法律法規約束下,個別人的不文明行為很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政府部門應該制定更嚴厲、更有針對性的法規條例,依法嚴格規范個人對環境的破壞行為,相信這一定能提升公眾環境道德素質,從而更好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