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30日發布了《關于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40%。
這也意味著,此前有關“央行正測評房貸政策,支持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五成”的消息,基本是準確的,也是完全有可行消息來源的。
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相關政策又過于嚴格,已經對經濟穩定產生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對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政策,特別是房貸政策作出調整與優化,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新的政策不能套用舊的思路,不能把房貸新政當作是“救市”的工具,而要用市場眼光看待房貸新政,用市場化手段對待房貸新政,從而推動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有序發展。
事實也是如此,本屆政府成立以來,一直沒有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出臺新的政策,政策的變化和調整,也主要是讓地方根據市場需要去確定,如放開限購、對首套房房貸政策進行調整等。也正因為如此,政策的調整和優化,沒有象過去那樣對市場造成沖擊,給房價帶來強烈波動。
也許,正是因為此前的政策調整與優化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而且已經帶來了消費者住房消費理念的轉變。因此,在穩增長需要時,適度調整和優化房貸政策,按照市場化要求對房貸政策進行適度放開和調整,也就非常自然而必須。
實際上,不僅是首套房,在二套房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剛性需求,如果因為政策調控的需要,過度嚴格地執行房貸政策,也會使這部分剛性需求受到嚴重遏制,最終從另一個方面使房地產市場難以健康有序發展。也就是說,過度放任會帶來房地產市場的不健康,過于在政策上管制,同樣會使市場發展出現不健康現象。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房貸新政的出臺,就顯得更加符合當前的實際,符合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需要。
有人擔心,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調整二套房房貸政策,會不會帶來房價的反彈,使調控再一次陷入困境。說實話,房貸政策的調整,如果對房價一點沒有影響,那只能說明這些政策已經對房地產市場不敏感、無效果了。但是,從總體上講,對房價的影響不會太大。在目前的情況下,投資也罷、投機也行,炒作的空間都不會太大。如果真的擔心會帶來房價的反彈,并有效遏制炒房現象的發生,可以對二套房的交易設置更高門檻,提高二套房交易的稅率,從而使炒房者沒有利益可賺。
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是,由于擔心房價反彈而過度通過政策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施壓,其負面影響已經超過了房價反彈。在房價反彈的內在動力還不強,消費者購買預期不強烈的情況下,適度放開和調整房房貸政策,正面作用還是要大于負面影響的。不然,經濟繼續在下行通道上行走,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等就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反過來制約居民的購買能力,形成表面上的房價穩定與居民購買力下降的矛盾,使房價穩定的含金量降低。
從目前的經濟運行狀況來看,以消費來穩定經濟增長,是最具可塑性的一種手段。即便中國不象美國一樣是一個消費拉動型國家,也應當更多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而住房消費則是當前最容易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元素。千萬不要因為擔心房價的反彈而遏制消費的復蘇,控制房價的手段很多,但刺激消費的途徑有限,如果新政策能夠有效帶動房地產市場的復蘇,那也絕對是一件好事。
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是,由于政策的關鍵在于執行,執行的關鍵在于不要走偏。那么,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銀行等,就一定要嚴格按照政策確定的目標和要求去做,用市場眼光去對待政策,而不要機械地將其作為“救市”的手段。一旦把政策定位為“救市”,問題也就會接踵而至了。
同時,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搞“一刀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消費群體,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政策形式,以便于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導向和引領作用,發揮政策在穩增長、促改革、謀發展方面的促進功能。尤其是地方政府,不僅要用好政策,更要在利用政策的同時,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實體經濟的復蘇來更好地配合政策作用的發揮,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