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2-14 12:56:0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蔣妥
日前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看到“疏解”兩個字眼,筆者不由想到了北京交通之擁堵。北京之“堵”可謂全球聞名,特別是近年來北京堵車的高峰期越來越不明顯,整個北京似乎變成了一個諾大的馬路“停車場”。二環、三環、四環、長安街、中關村等等,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地段,都是擁堵的車輛,時時刻刻讓你感受一番首都的擁堵。對北京,在網間更是出現了一種戲謔的稱謂——首堵。
從首都到“首堵”,自然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妨來看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可以怎么辦。
北京作為首都,自然是聚集了各大中央機關,數百家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和北京市各個重要機構。同時司法和軍隊部門也鱗次櫛比,如最高法院、最高檢擦院、公安部、以及國防部總參謀部、北京軍區乃至軍區總醫院等分別占了大量空間。這么多建筑物擠在一起顯得特別擁擠不堪。毋庸置疑,作為首都,這些機關機構的確是必備的,但是不妨適當調整,科學規劃。譬如,從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角度考慮,可以學習韓國建設新行政首都的模式,選擇一個離北京1-2小時車程內的地方建設一個行政文化新城,將部分對人口聚集“貢獻”很大的科教文衛機構遷移過去。
如果說各大機關集中在北京是因為首都的定位決定的尚可理解,那么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集中在北京市區或郊區卻有點不太“科學”了。特別是一些相對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輻射的經濟部門,它們給整個北京帶來的效益不高,吸納外來人口卻很可觀。還有諸如各種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帶來了大量的人流量,使得每日人潮如洪流般滾滾而來。這種企業和商貿市場導致人口“淤積”的窘境,不妨嘗試通過央企“帶頭”的模式來解決,除了保留一些對國際經濟有影響力、控制力的央企外,遷移大部分央企到津冀地區,如此,其他企業和商貿市場自然附驥而上,“淤積”自然期年可解。
最后來說說北京的歷史,且不談上數兩千年的春秋戰國時期,近看元、明、清三朝,首都何在?不管是元之大都,還是明之順天府,還是清之京師,說白了都是北京城。大量的歷史人文遺產造就了北京文化旅游景點林立,故宮、天壇、景山、北海、什剎海、中山公園等諸多景點公園也是導致車潮如海的一個誘因。從區位因素角度來說,人文歷史資源自然不可浪費,但可以從調整旅游產業布局的角度來思考解決,譬如將同種類型的景區進行“打包”設置聯票模式,同時安排定時來往的公交車輛,把人群疏導在可控范圍內。
顯而易見,疏解非首都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必然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