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硬道理,GDP是硬指標”,這是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最熟悉和刻意追求的兩個目標。
客觀地講,GDP作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狀況、經濟規模、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及價格總水平變化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確有其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發展,就必須發展經濟、促進增長。這一點對于正處于高速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尤為重要。
因此,30多年來,這一指標體系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重要工具,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采取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的方式,促進GDP快速增長有其歷史必然性及合理性。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隨著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地方政府為“政績”推動GDP增長的傾向開始備受爭議。
GDP反映增長,卻不反映資源耗減和環境損失。經濟發展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資源并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而GDP無法反映出自然資源消耗成本和生態環境破壞帶來的損失。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在GDP崇拜的驅動下,政府主導經濟增長片面追求GDP,長期處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長,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耗用了2/3金融資源的國有企業,只能創造GDP總額的1/3;國內重點鋼鐵企業生產每噸鋼所消耗能源之比比國際水平高40%,電力行業中火電煤耗比國際水平高30%,萬元GDP的耗水量比國際水平高5倍,萬元GDP的總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3倍。毫不夸張的說,很長一段時間,GDP在中國的高速增長是用生態赤字換取的,這無疑對人民生活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影響。
GDP在增加,但社會財富和福利水平反而可能下降。套用美國前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的話說,“GDP既不表現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沒有反映社會的教育質量;既不代表文采的優美,也不體現家庭的和諧;既不證明辯論的智慧,也不顯示政府的廉潔。它既沒有衡量我們的勇氣,也沒有反映我們對國家的貢獻。”通俗的講,為一個反映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生產指標,GDP無法反映民生福利、收入分配等的改善以及公共服務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無法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實際就業狀況和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的改善情況,也無法完整地反映收入初次分配,更無法反映收入再分配,從而無法反映一個國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沒有質量的生產活動,不可能帶來社會財富的累積。因此,只看GDP數字高低,而不看內在結構性布局,絕對無法把握中國經濟的真實動向。
由此觀之,GDP不是萬能的,它無法將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變化納入考量范圍,無法全面地反映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更不能體現對人民群眾福祉的關照,甚至還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然而,遺憾的是,“GDP至上”的單一化經濟增長主義理念在我國長期盛行年并且已然成為一種慣性思維,GDP增長率甚至成了考核官員政績最主要的“指揮棒”,由此造就了中國官場濃郁的“唯GDP論英雄”的氛圍。
值得欣喜的是,中央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這也意味著,中央正在推動和建立一套更為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多個省份已對市、縣(區)的考核發生了改變。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超過70個縣市明確取消了GDP考核。并且,就在當前正在進行的全國省級地方兩會上,淡化GDP增速、強調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成為了地方兩會的“新常態”:北京、河北等26個省份均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上海更是干脆取消了GDP目標,只提出了“經濟平穩增長”。
種種跡象已然表明,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淡化GDP,重視民生”開始成為政績考核的新導向——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但現實的問題依然存在,沒有了GDP這個“指揮棒”,官員們的政績又如何體現?如何建立一套更為科學和可持續的政績考核體系?
毋庸諱言,片面追求GDP的發展已經過時,在傳統發展觀指導下造成的GDP崇拜應該退出歷史舞臺,時代呼喚新的發展觀早日問世。當然,“退出歷史舞臺”的是“盲目GDP崇拜”,而非是要讓GDP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現在不是不要GDP,而是不惟GDP。因為,客觀來說,不論從國際競爭還是從國內發展來說,GDP仍然是衡量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國離“GDP退出歷史舞臺”為時尚早,雖然不再“唯GDP論英雄”,但不能不把GDP作為衡量的一個標準。尤其是對于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依然是第一要務。因此,我們還是必須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把GDP努力提升到一個可觀的量級上。與此同時,隨著“新常態”來臨,在“淡化GDP”的同時,須要進一步改進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并引進其他反映和衡量社會經濟福利水平的指標,以彌補GDP的缺陷。比如正在被廣泛提及的綠色GDP,就是很好的改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