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22 16:25:50
來源:紅網 作者:鄭渝川
治理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推動區域立法將是這次北京兩會討論的主題之一。北京市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蘇號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可探索建立京津冀戶籍制度改革聯動機制、嘗試引導車主合理降低汽車使用率、采取嚴格的產業升級政策等措施,多管齊下。(1月21日《法制晚報》)
在今年北京市政協會議上,蘇號朋準備提交“采取綜合措施,進一步治理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建議”提案。蘇號朋解釋稱,“人口數量過多是導致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因此,他提出了繼續實施嚴格的人口控制措施,建立京津冀戶籍制度改革聯動機制,探索在京工作、在河北落戶的政策等建議。
城市人口密度越大,相應的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當然會增加,兩者確實呈正相關關系。但同樣人口規模的城市、城區,污染、擁堵指數卻肯定不一樣,有的差別甚至很大,這就意味著存在影響污染和擁堵的其他要素,包括城市、城區的功能,交通路網疏運設計的合理性、公共交通規劃及運力配備的科學性,城市人口居住和工作的通勤距離,城市、城區消耗的能源和資源的自給水平,等等。
北京的污染和擁堵問題,應主要歸結為不恰當的集中了過多功能,盡管近年來因京津冀區域合作加速,但除了重化工業,北京向河北、天津及其他省市轉移出的功能幾可忽略不計,現有的轉移思路實際上就是只轉移人、不轉移實體和產值。而北京城區內一些單位、社區占地面積太大,造成城市局部無法形成通暢路網,降低了道路疏運能力。在國際上,那些與北京擁有同等數量級人口和城區范圍的城市,不乏污染和擁堵狀況遠低于北京的個例。因此,斷論人口太多引發污染和擁堵,至少表述上并不嚴謹。
至于蘇號朋提出的在京工作、在河北落戶的政策建議,很難具有可行性,也并不公平。在河北落戶,由河北省承擔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成本,相關人口卻要將工作能力和消費能力貢獻給北京,顯然難以令人接受。這項建議還是延續了近年來北京市有關方面向周邊轉移“負擔”,而盡可能保留實體、產值、消費能力的一貫思路,有違區域合作互利共贏的要義。
要較為徹底的治理,至少是緩解北京現有的污染和擁堵,需要就北京現有的城市功能及相關的行業、產業、文化機構作出取舍,不能總是希望讓周邊省市幫助北京承擔“負擔”,而由北京保留“精華”。蘇號朋委員此次提案中也提到了調整城市功能、設施布局,卻仍然希望“醫院、高校、政府等搬至城市邊緣”,即仍由北京保留有價值的、稀缺性的功能和設施,這樣的有限轉移,起不到減輕北京城市功能和人口負荷的作用。
“盡最大努力讓高污染行業搬離北京,如石化、發電、鋼鐵、汽車制造等行業”的建議聽上去很美,卻很可能無法實行,也難以起到降低北京地區污染的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北京本地現有的發電等行業,是為了保障本地使用,這就決定了相關企業不能搬離得太遠,否則能源運輸距離太長,在無法大幅調高電價的情況下,只能給予更多的能源補貼。另一方面,北京及周邊的石化、鋼鐵、汽車制造等行業也不可能搬離得很遠,這些行業已在京津冀一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搬太遠,意味著龍頭企業及其供應鏈配套企業都要遷徙,意味著京津冀區域的重大產業損失,特別是河北省將承擔就業崗位大量流失的巨大損失。搬太近,在現有技術標準和生產模式下,依然會加劇北京城區在內的區域的工業污染。
實際上,要降低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工業污染,不妨借鑒歐洲一些國家和城市的經驗,對那些可以起到保障城市、區域能源供給需求、就業需求、產值需求的行業,進行就地的環保升級,放棄為擺脫中心城市污染而希望將污染行業和相關就業人口遷走的懶惰思路。
再來看蘇號朋委員此次提案中引發最大爭議的擁堵費建議。蘇號朋委員提出,要在北京二環內、三環內、四環內三個區域,提高停車費標準,并在三環內征收擁堵費,又希望放松限行政策。此前北京地鐵、公交調價時,有關部門就宣稱更高的運價可以調節客流,事實證明,很多上班族的長距離通勤具有剛性,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就放棄乘坐公共交通。同樣,如果有關部門要征收更高的停車費和擁堵費,那些駕車通勤的上班族也只能承擔起新增成本,“利用經濟手段,引導車主合理用車”的政策思路也只能成為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