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22 16:25:5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武黎嵩
據媒體報道,近日,江西南昌安義縣種糧大戶凌繼河,在海南海口現場為種田農民頒發了288.9萬元年終獎,其中“種糧狀元”劉高美一人獲得35.9萬元。這已是凌繼河連續三年為農民發獎。領完年終獎后,80多位農民將開啟6天5晚的海島之旅。
這件被稱為“土豪”“有錢任性”的事之所以成為新聞,正是因為它多少改變了人們對農民這個身份、種糧這個職業的慣性感受。但仔細一算,每位農民的平均獎金不足4萬元,相對于城市白領或工薪階層來說,這點獎金并不值得炫耀,而所謂的海島之旅,對城市小資一族來說也不過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即便是這樣微不足道的一點物質獎勵,對于絕大多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仍然跟做夢一般。
耕田種地、完糧納稅的農民,自古就是構成這個國家的最基本的百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經濟飛速發展,蛋糕越做越大,富裕的人越來越多。但另一個事實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仍然較少享有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不少農民發展致富之路,是通過走向城市、參與城市建設,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涵的。而農村本身,仍然意味著落后、封閉以及貧窮,難怪乎不少人對“三農”的思維已經固化。
我國廣袤的農村社會所面臨的難題,除了物質上的“富起來”,更有社會形態上的現代轉型。農民的生活處境若能得到切實改善,年終獎也好,海島游也罷,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都理應成為農民當下能夠享受到的。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首先要改變農業經營模式,盤活農民手中的資源。宅基地、農業用地,在嚴格依法監管的前提下,可否賦予農民更多的自主經營權。讓農村的發展具有原發性的動力,而不是依附于城市和其他產業的發展而發展。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還要改變針對廣大農村的資源分配方式。加大農村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城鄉二元差距。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不是把黃土路變成水泥路這么簡單,而是要讓基本的社會資源分配一改過去集中于城市的模式。這其中尤其是教育文化資源,切實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化氛圍,才能徹底改變農村的面貌。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更要跳出傳統的社會管理思維。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生育制度等基本社會管理制度的革新。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證農村的健康發展。
古人云∶“郡縣治,則天下安”。不能讓農村的滯后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而廣大農村的社會轉型,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環。農村的改革與發展,也必將是中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