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第二大城市圣地亞哥,以“英雄城”著稱,卡斯特羅打響革命第一槍的蒙卡達兵營、獨立先驅何塞·馬蒂的墓地都坐落在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
如果不是晨間的一次閑逛,我對這座城市的了解也不過如此。沿著酒店門口的公路向西步行20分鐘,會看到一座小小的山包,山頂已被改建成公園:古老的鐵炮沿著山間小徑錯落陳列。一塊金屬紀念碑上用英文寫著:“紀念在1898年解放古巴的戰爭中犧牲的馬薩諸塞州第二步兵團的將士們。”
在一個與美國勢不兩立的國家,看到這樣的歷史遺存,多少有些意外。然而古巴與美國的確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古巴這個國家的誕生,正是源自116年前的美西戰爭。眼前這個被稱為圣胡安高地的地方,則是決定戰爭的關鍵所在。1898年7月1日,美軍攻克圣胡安高地,美西戰爭的最后一役——圣地亞哥戰役勝負已分,十幾天后,西班牙宣布投降。
這是19世紀末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伴隨著圣胡安高地的槍炮,國際格局開啟質的變化:美國以極小代價控制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就此打破了華盛頓開國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走向世界舞臺中央;而失去所有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國,則如該國軍官孔卡斯所言:400年的榮耀化為塵土,西班牙將淪為一個四流國家。
100多年過去了,關于這場戰爭的研究文獻汗牛充棟,然而如前所述,學者的目光只聚焦于舞臺中央的大國興衰。戰后獨立的古巴共和國,不過是美國“保護”下的傀儡,至于菲律賓,則被標價2000萬美元轉讓。在帝國主義盛行的19世紀末,小國主權不過是霸權更替的籌碼。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你制造新聞,我制造戰爭。”報業大亨威廉·赫斯特在美西戰爭爆發前的這句名言,讓人以為如果不是“緬因號事件”給了美軍出兵的借口,古巴會一如既往地歌舞升平。但真實的歷史是,自1868年,古巴人已經為民族獨立與西班牙殖民者抗爭了30年,在美軍登陸前,古巴起義軍已經占領了全國2/3的領土。
但包括何塞·馬蒂在內的古巴人為此付出的犧牲,卻在帝國利益的爭斗中變得無關緊要,甚至連戰爭的名字都沒有留下古巴的印記。
在圣胡安公園的入口處,一塊立于1942年的紀念碑上寫道:“正是古巴起義軍給予美軍決定性的支持,才鑄成1898年的勝利,因此,這場戰爭并不應該稱為‘美西戰爭’,而應該是‘美古西戰爭’。”
盡管這樣的倡議如同這個人跡罕至的公園被人遺忘,但以“解放古巴”自居的美國,并沒有令這顆加勒比明珠閃光。連貨幣都照抄美國的古巴,卻在政治腐敗與軍人獨裁中,成了毒梟、皮條客和資本家的天堂。直到卡斯特羅的游擊隊入主哈瓦那,世界才意識到,這段歷史的主角究竟是誰。
歷史的真相,不該被永遠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