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我國的第八個“全國城市無車日”。今年“無車日”活動的主題是“我們的街道,我們的選擇”。記者調查顯示,多地不再限行,而是選擇鼓勵市民主動選擇公交出行。深圳市市民持機動車行駛證在9月22日可免費乘坐公交和地鐵。寧波市民可免費領取軌道與公交換乘票,體驗公交和地鐵換乘帶來的快捷和便利。(9月22日中國新聞網)
今年的“無車日”,多地不再限行,倡導市民“少開一天車”,主動選擇公交出行,這顯然是一種理性選擇,也是對過去管理方式的一種糾偏和創新。然而,從實施情況來看,仍然未盡人意。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尚未達到方便、迅捷的理想程度;另一方面,公職人員對公務車的過度依賴,以及市民對私家車的過度使用,導致“無車日”被堵在了路上,其預期效果也打了折扣。
進入汽車時代的城市,機動車與路面交通的矛盾十分尖銳,堵車成為城里人頭疼的大問題。這個城市頑疾,一方面與城市機動車數量高速膨脹有關,另一方面,城市對公共交通尤其是軌道交通的長期“欠賬”,使人們不得不“高效率”地使用私家車,從而使擁堵矛盾更加惡化。然而,相比之下,香港九成人乘公共交通出行 ,其比例為全世界第一。同時,香港平均每天乘坐公共交通乘客高達1200萬人次;大部分港鐵可以同月臺換乘,換乘時間大概只需15秒鐘,這給我們實行“公交優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從表面上看,公交優先實現的是包括時間、費率等在內的綜合出行成本,在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之間的轉移,追求的是讓“公交車快起來”;但從深層次分析,公交優先實現的是社會資源從有車的強勢群體向無車的普通大眾的傾斜,追求的是“讓更多的人快起來”。特別是,公共交通可以極大地節省道路、燃油等公共資源。例如,一輛公交車與一輛小汽車相比,所占用道路資源雖增加了1倍,但實現的載客量卻為后者的40倍。
因此,公交優先不是“無車日”的噱頭?,F代城市只有持續發展集約型的公共交通體系,才是解決交通發展與道路、用地、能源矛盾的有效途徑。一旦到了乘坐公共交通比自駕車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時候,人們就會主動選乘公共交通,無需加以限制和引導。特別是,大力發展公共自行車等“綠色公交”,不僅節約了能源消耗,更減少了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市民才會主動放棄購買私家車;只有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才能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