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廣州第六個無車日,與往年不一樣的是,廣州第一次沒有設定限行區域,公務車也沒有封存。對此,廣州市交委回應稱,部分市民認為強設限行區對出行有影響,因而今年采取更人性化的宣傳方式。(9月23日《南方日報》)
據報道,昨天上午8時,廣州市政府公務員上班高峰期,機動車從市府東門川流而入,直至8時20分,才逐漸“門庭冷落”。南都記者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門衛室車輛出入登記簿上看到,上午共有36車次的車輛出入登記。這個數字與上周工作日期間的情況差別不大。
我國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無車日活動。為促進城市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加快城市交通發展模式轉變,預防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城市空氣污染和倡導綠色出行,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專門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發出通知,并將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情況作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復查內容或評選考核內容。即便如此,收效甚微。今年參加無車日的城市看似增加了,但有些城市(比如廣州)取消了限行區。
無車日取消限行區,廣州市并不是首創。去年北京沒有設限行區,今年上海、深圳也沒設限行區。在杭州,今年道路管制范圍有所縮小,管制時間也較去年縮短。
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不設限行區的做法,讓這個無車日多少露出一點尷尬之色,公眾對此頗有微詞。有公務員表示,“無車日”原本是市政府一手推廣的活動,政府和公務員應該現身示范才有說服力。有網友認為,“無車日”本應是市政府帶頭低碳出行,號召市民盡量公交出行的活動,現在卻變成市民帶頭,市政府“拖后腿”。
無車日的設立,固然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倡導,需要政府官員做出表率。但是,更需要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世界無車日發端于西方國家,1998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愿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很顯然,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愿棄用私家車,才有了世界無車日。假如法國政府倡導無車日,市民不買賬,無車日還會成為現實嗎?
我國的無車日之所以收效不大,原因復雜。原因之一就是出行不太方便。去年9月22日,河南商丘市倡導市民放下私家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騎自行車、步行出行。事實上,當天商丘市區的私家車依然不少,特別是上午9點半以后,商丘市區內多條道路擁堵不堪,市區禁止私家車通行只持續了三個小時,就被迫開放。無車日變成堵車日,顯然背離了無車日的初衷。
原因之二,公民的綠色出行意識尚未形成。公民的自覺意識比設立限行區要重要得多。以廣州為例,前幾個無車日讓眾多的車主感到不便,效果甚微——廣州的機動車并沒有隨著“無車日”的開展而減少,廣州人的環保意識也很難說因為一天的“無車日”倡導而增進多少??梢?,在“車民”的綠色出行意識沒有形成之前,設立限行區只能讓道路更堵。
無車日暴露出來的尷尬,應當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深思。我國的城市機動車輛增速是不是過快?我們的城市大干快上的同時,我們的公共交通體系是不是欠債太多?再有,我們每個公民都要捫心自問:我們的環保意識是不是有點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