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白板、投影儀、網絡多媒體教學機,新學期,江西石城縣小松鎮桐江小學五年級學生溫子怡發現教室里多了不少“新家伙”,老師李春平用它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讓同學們整堂課都保持興奮。為了上好這堂課,李春平已經操練這些“新家伙”半個多月了。李春平說:“現在我們只要鼠標一點、課件一放,老師上課輕松了,整個課堂也活躍了。”(9月5日 新華網)
隨著網絡的普及應用,多媒體“數字課堂”,“慕課”、“微課”,校園“班班通”的不斷普及推廣,給傳統課堂教學從形式到理念到方法等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既加大了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準確性,也更讓學生開闊了的眼界,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當“數字課堂”進入村小,一堂別開生面的課下來,學生們都是意猶未盡:“現在上課一點都不枯燥,課堂上可以看視頻、聽音樂,學習的內容比以前多,還不覺得累!”而老師也覺得“現在我們只要鼠標一點、課件一放,老師上課輕松了,整個課堂也活躍了。”如此說來, “數字課堂” 是否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秘籍,減輕教師負擔的法寶呢?
多年以前,筆者在一所農村初中學校任教語文,那時學校剛剛開始使用電腦辦公,學校也通過有線電話接通了網絡,上級給學校配置了一間多媒體教室,使農村學校也有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作為一名比較年輕的教師,筆者對多媒體教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通過培訓、請教等很多途徑還是對制作課件一知半解。不過,這不影響筆者的熱情,從網上下載了語文課件,經過草草修改便將其搬進了課堂。剛開始時,確實使學生們興奮莫名,對語文課興趣大增,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筆者發現,學生們的興趣在逐漸下降,而且整個課堂雖然“熱鬧之極”,但學生們卻對精彩紛呈的課程內容過目即忘,學習效果并不顯著。于是,筆者只能再次采用傳統模式的教學,只是偶爾使用多媒體“數字課堂”教學。
多年過去,筆者所在的地區農村學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改善,在大一點的完小以上的學校都開通了網絡,學校也有了使用多媒體“數字課堂”的條件,但是“數字課堂”卻還大部分僅在公開課或者教學競賽時使用,根本并不能廣泛地應用于平時的課堂教學,對于村小學校則更是設備、網絡、師資都沒法配置齊全。
有專家認為,普及數字課堂,實現教育信息化,更能實現教育公平,使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資源,而且還能減輕教師的負擔,真是何樂而不為呢?然而,對于這一點,農村教師并不買賬。筆者通過自身體會并根據所見所聞認為:一是教師們在制作課件上的能力不足。從簡單的打字、查找資料,到自己制作符合學生實際的課件,這個過程與傳統的備課相比,簡直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不僅沒有減輕教師的負擔,甚至使他們的負擔成倍加重。二是認識不足。大部分老師并沒有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應當成為自身的一種必備的教學技能,會不會、有沒有使用都無所謂。三是教師駕馭不了“數字課堂”,導致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這也無形中使教師、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數字課堂”持續應用的興趣。四是農村教學條件的改善還不能完全做到“與時俱進”,且沒有形成多媒體教學的大氛圍。不僅是硬件設施的配置跟不上,更在于能夠使用這些設備的師資跟不上,往往還是使得一大堆的“新家伙”成了擺設。
“教育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數字課堂”已喊了很多年,但這確實還不是農村教育的“菜”。即使準備了足夠的“食材”,卻沒有合格的“廚師”;即使勉為其難地做出了“菜肴”,卻也五味雜陳,難以下咽。
只有解決教師的認識、培訓等問題,才能讓“數字課堂” 真正走進農村教育,散發其無窮的魅力,發揮其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