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恩施龍鳳鎮大龍潭村,僅有的一位老師和一名學生開始了新學年的學習生活。據悉,隨著附近村子的人進城務工越來越多,子女隨父母進城上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所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從2008年起,這所學校的學生不到10人。(9月2日人民網)
“一師”就是一處教育的基地,“一生”就是一個教育的需求,堅挺的“一師一生”在蕭瑟秋風中傲然挺立,頑強地闡述著教育的良知,給人深深的震撼。雖然師資單薄、生源慘淡,但阻礙不了學校開班、學生上學、老師授課,雖然朝不保夕、前途未卜,但只要有學生、有老師,教育的事業就在繼續。在“兩個人的學校”里,老師堅守著教育的責任,學校守護者育人的重任,宛如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艷麗荷花,清雅高潔,氣味芬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社會一再強調,“加強農村教育,關系到教育事業現代化,關系到農村的長遠發展,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作為教育“末端”的農村教育,在開啟民智,提升農村下一代人素質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農村有中國最多的人群,是中國教育最薄弱的地帶和“短板”所在,堅守農村教育就是真正把教育事業貫穿到國家發展大計中,把教育興邦的重擔扛上肩頭。
科教興國,百年大計,教育是中國最根本、最偉大的事業,與學生人數的多寡無關,也不能計較成本投入的多少。需求就是教育的方向,需要就是教育的召喚,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在再偏遠再荒涼山區里,人民的教育事業也沒有荒廢;在最困難最艱苦的山鄉中,農村的教育大計也沒有停滯。雖然教學點少了,教育卻沒有消失;老師走了,依然有人留守;只要還有學生,教育就依舊堅挺。農村教育在困頓的環境的中堅守,在萬千困難中創造著教育的奇跡。
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子女帶入了城市、越來越多的老師“飛”向南方,但始終有一群矢志不渝的教師留守在學生身旁。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以城鄉差異而放棄農村的陣地,他們不離不棄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教育大計無私無悔的奉獻著,譜寫了山區教育的贊歌。他們堅守著那份平凡與孤寂、自信與堅守,頂起了農村孩子和家庭的希望,撐起了中國基礎教育的“脊梁”。
偉大的老師、不朽的教育,堅守的農村教育、為國育人的傳奇,農村教育事業是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最美的花朵,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飄香著教育的責任與守護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