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招生改革,許多人感覺困難重重。其障礙之一,就是公平性考慮。據說一旦高校招生關注了考生素質,會對農村考生更加不利,因為農村缺乏素質教育的資源。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在農村,固然少有學生學過鋼琴,有些學生甚至不會使用電腦,這些當然都屬于素質的缺陷,可城市學生不熟悉牛羊雞豚,缺乏關于農作物的常識,他們甚至成長到18歲,還未看見過燦爛的星空。應該說,因不了解自然而造成的素質缺陷是更嚴重的缺陷。
當然,不能否認農村素質教育的薄弱。但農村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按照農村的特點來開展,把城市教育的標準硬性搬到農村,這才是對農村學生最大的不公平。要換一種思路來觀察農村的素質教育。
農村的素質教育資源雖然并不缺乏,但缺乏對這些資源的利用。如果學生們僅僅是看慣了滿天星斗,卻認不得幾個星座,更不知道星象的四時變化,當然仍談不上素質優良。要啟發不同的學生培養起不同的興趣,在不同的方向上實現有深度的開掘。特別是,農村教師不應認為只有教科書上的知識才是知識,而關于農業的、來自實踐的知識不屬于知識。把脫離農村作為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是當前農村教育極大的誤區。
許多人批評自主招生把欠發達地區的學生進一步推向了邊緣,主要問題還在于有關高校沒有充分尊重農村學生的特點,沒有意識到如何通過面試評估他們的優勢。這不是說要降低提問難度,而是對來自農村的考生,要給一些聯系農村實際的深度提問。
最根本的教育公平,是讓每一位學生有機會接受適合他特點的教育。我們要更新農村基礎教育的理念,把那里沉睡的教育資源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