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停車費從8月1日起調整,路內咪表、中心城區住宅停車場及商業配套停車場全面漲價,漲幅達60%。目前試水漲價的商場和寫字樓在增加,有寫字樓昨日起漲價到16元/小時,太古匯10月15日起正式漲價了,天河城、友誼商店也已拿到了“漲價通行證”。(南方都市報)
據悉,早在今年3月廣州物價局便公布了《廣州市優化調整停車場差別化收費方案》,而不到短短的5個月這套方案就真正落地,天價停車費由預案變成了現實。
近年來,汽車由奢侈品逐漸轉變為日常品,各種價位的汽車匹配著不同的家庭,擁有一部車已經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新鮮事兒,然而汽車大眾化帶來的是汽車數量井噴似得增長,不斷增加拓寬的馬路卻總也無法滿足車輛行駛要求,上班堵、下班堵、節假日堵各種堵接踵而來。雖然一些地區出臺了限號、限行、搖號購車,但是對于對于緩解日益擁堵的交通來說都略顯疲軟。最關鍵的是,堵車帶來的不僅僅是時間的浪費,心情的煩躁,更主要的是資源的浪費以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
在倡導綠色中國的今天,這樣的現狀顯然不符合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各地,出臺治堵的政策,緩解環境壓力。然而,以大幅度提高提車費的方式來治堵,實在看不出究竟是在治堵還是在給百姓添堵。天價停車費必然能夠讓一些人放棄私家車出行,但對已一些硬性需求來說就顯得意義不大,面對一小時16元的停車費需要停留6小時以上則不如碰碰運氣違章停車,即使被罰也才100元較比停車費要是便宜,試想若真如此,究竟是治堵還是在添堵。
所以,治堵之本還在于公共交通的建設,滿足那些非剛性需求的人的出行要求,從而緩解交通壓力,用漲價的手段來治堵只能增加百姓的經濟壓力,為百姓添堵。